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唯一无法容忍的,是虚伪

    赵丽宏(上海)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2日   13 版)

        从写第一首诗至今,有了多少年头,自己也很难计算了。最初的诗,写在日记本中,那还是中学时代,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了。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时写诗的情景。那些在飘摇昏暗的油灯下写的诗行,现在读,还能带我进入当时的情境——油灯下身影孤独,窗外寒风呼啸,然而心中却有诗意荡漾,有梦想之翼拍动。可以说,诗歌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诗歌之于我,恰如那盏在黑暗中燃烧着的小油灯,伴我度过长夜,为我驱散孤独。人人心中都会有一盏灯,尽管人世间的风向来去不定,时起时伏,但只要你心里还存着爱,存着对未来的希冀,这灯就不会熄灭。世界博大,人心纷繁,我想,人类心灯的形态和光芒是不一样的。和诗歌结缘,是我的幸运。

        最近,北京一家出版社要出我的十八卷文集,其中两卷是诗歌,收入诗作三百余首,并不是我诗作的全部。编这两集诗选,使我有机会重温自己写诗的经历。这些诗的写作时间跨度逾40年。这些诗行中,有我人生的屐痕、生命的印记,是我在文学之路上探索前行的足音,也是我所生活的时代在我心灵中激发出的真实回声。对一个写作者来说,真正的诗歌到底是什么?很多年前,在《上海文学》的“百家诗会”发表诗作时,我曾经写过一段话,表达了我对诗的看法:“把语言变成音乐,用你独特的旋律和感受,真诚地倾吐一颗敏感的心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爱——这便是诗。诗中的爱心是博大的,它可以涵盖人类感情中的一切声音:痛苦、欢乐、悲伤、忧愁、愤怒,甚至迷惘……唯一无法容忍的,是虚伪。好诗的标准,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能够拨动读者的心弦。在浩瀚的心灵海洋中引不起一星半点共鸣的自我激动,恐怕不会有生命力。”年轻时代的思索结果,现在来看,依然可以接受。

        如今的时代,写作不会受人规范,诗人可以随心所欲放歌吟唱,可以用千奇百怪的方式组合文字,可以不管读者的观感自说自话,可以天马行空俯瞰人世,也可以混迹市井随波逐流——诗歌在中国的美名和骂名,都涵藏在这些现象中。不过我相信,不管世风如何变化,有一条规律大概不会改变:那些失去了真诚的诗,一定是没有灵魂,也不会有生命的。

        我写诗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并非说明我对诗歌的热爱在消退。诗是激情和灵感的产物,诗的激情确实更多和青春相连,所以诗人的特征常常是年轻。然而这种年轻应该是精神的,而非生理的。只要精神不老,诗心便不会衰亡。这些年,我更多写作散文,但从未放弃过诗歌。诗和散文之间,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只要我仍在写作,就会继续写诗。

        感谢诗歌,使我的人生多了一点浪漫的色彩;感谢诗歌,使我多了一种记录生命、感受自然、抒发情感的方式;感谢诗歌,使我常怀着青春的梦想,哪怕霜染鬓发,依然心存少年情怀。(作者为诗人、散文家,《上海文学》主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