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日电(记者张翼)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600万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预计年减税规模近300亿……这一系列政策利好对中国经济有作用吗?面对1日公布的7月制造业PMI数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企业信心有所增强是7月份PMI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
作为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采购经理指数(PMI)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
赵庆河说,7月份反映企业信心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走势。7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从结构上看,大型企业运行总体平稳为制造业PMI温和回升奠定了基础。从影响因素看,中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举措增加了企业发展信心。
自2012年10月以来,制造业PMI指数始终围绕50.5%上下小幅波动,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运行总体平稳。
赵庆河分析指出,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限,激发了民间经济活力;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快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了投资相关行业的信心;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等措施,改善了企业运行环境和发展预期。
调查显示,有24.3%的企业认为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整体水平上升,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只有11.5%的企业认为经营水平下降,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
国家采取的发展改革措施不仅改善了大企业的预期,小型企业信心也有所增强。7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9.4%,连续2个月回升,表明我国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初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小型企业PMI位于临界点以下,仍面临着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增长过快、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赵庆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