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日前在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透露,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显示,2013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6.7%,农民种棉积极性不高,棉花生产继续出现萎缩。
目前,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趋势扩大,棉花市场的高价差问题让下游企业叫苦不迭。棉价倒挂给棉农和下游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农民为何不愿种棉?
倒挂之“忧”:纺织业不堪高棉价
一件50元的T恤,在越南生产,仅棉花和劳动力的成本,就可以下降15元钱。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计划将工厂迁往东南亚。追逐“东南亚制造”的背后,是国内外棉价倒挂的现实。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介绍说,目前国内棉花价格超过19000元/吨,与进口棉花的价差达4000元至5000元/吨,去年更是达6000元/吨。
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纺织品成本的70%以上。国内棉价高企严重影响了棉纺织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下订单的国外企业通常以国际棉价来定价,但自己生产的棉纱却是用成本更高的国内棉花来生产的。”青岛新天成纺织有限公司经理王志新说,正常情况下,国内和国际棉花差价在每吨2000元,企业才能保持竞争力,目前的价差已远远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
“国际上棉花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花价格是以临时收储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分析说,国内外不同的棉花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外棉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据山东省夏津县新时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时传良介绍,面对目前国内外棉价4000~5000元的价差,没有棉花进口配额的企业,买不到进口棉就只能用高价国内棉,这让大多数中小棉纺企业从原料成本上就大大丧失了竞争力。
王天凯说,国内外棉价差在每吨2000元以内,我国纺织行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品种开发进行对冲。而棉价差拉大到每吨4000元甚至更多时,我国纺织行业任何技术进步和人才储备都显得苍白无力。
据统计,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3.3%,增幅为近几年最低。
倒挂之“殇”:农民不愿再种棉
国内外棉花差价使纺织企业对使用进口棉趋之若鹜。为了限制国外棉花进口对国棉市场的冲击,我国2004年以来实行棉花进口配额制度,每年棉花进口配额为89.4万吨,然而这样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事实上,虽然政策最想保护农民,但农民的收益其实也不算多。由于纺织需求的不确定性使棉花行业风险增加,加上近几年植棉成本大幅上涨,棉农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6.7%,棉花生产继续萎缩。
当前,农民缘何不愿种棉?“最关键的是种棉收益太低,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价格波动大。”夏津县农林局植物保护站站长于佃平算了一笔账:现在种棉花,包括种子、地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刚性上涨,管理和收获人工成本每人每天不少于4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投入在550~600元,按现在每斤4元左右计算,亩产棉花500斤收益只有2000元,明显偏低。
为稳定棉花生产者、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临时收储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避免了卖棉难,保持了植棉面积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当前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也暴露出临时收储政策的一些问题。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认为,收储政策使得纺织,尤其棉纺织业,价差超过其承受能力,生存困难。国家连续几年收储,财政负担非常大,为满足企业棉花需求又低价抛储,“高吸低抛”的运作加大了资金成本。
“临时收储就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的托底价格,这种价格干预必然会扭曲棉花的市场价格,给企业造成困难。如果不进行价格干预,棉农的利益又无法保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倒挂之“解”:棉花市场化刻不容缓
事实上,取消棉花配额制度和改革棉花收储制度的呼声由来已久,但问题在于配额取消后如何保护棉农利益。
在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专家指出,要解开当前困扰棉花产业的症结,必须尽快改革当前的棉花管理体制,通过采取棉花直补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王天凯建议对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调整,在制定收储价格时要参照国际市场的棉价,合理确定收储的数量,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灵活地进行收储和抛储,发挥平抑市场棉花价格的作用。同时,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应参照粮食直补的政策对棉农进行直补。
根据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棉花直补可能成为棉花市场化机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呼吁,棉花直补政策已有所松动,十几个涉棉部门已统一思想,认为棉农直补是可行方案。
“中国是一个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2000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2010年比重为13%,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出口额的绝对值仍超过2000亿美元。”周声涛建议,未来要建立中国棉花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单产,同时大力推进棉花的产业化。此外,企业要大胆创新,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求得发展。”周声涛说。(本报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