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校园进行时

    “虚拟第三学期”:大学课堂新维度

    作者:李玉兰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4日 14版)

        中国政法大学“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平台日前上线运行。该课程平台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循环开课、自主修读、统一考核”的修读模式开启了我国大学课堂新的维度。

        虚拟第三学期是一种网络授课方式,也是一种学分课程。每门课的老师不是“电影中的人物”,而是和传统课堂一样,掌控学习过程、给出成绩的老师。这就使得它和传统的学校网络课堂以及网络公开课程都有所不同。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于志刚说:“该网络课程属于学校培养方案中的内容,学生完成课程网络学习,参加网络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每门课程总课时在36学时以下。目前中国政法大学要求学生累计修读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学分应在总学分的5%以内。”

        高校网络课堂是实体课堂的一种补充,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可以下载课件、提交作业,也可以进行一些讨论,为传统课堂提供了便捷,也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是网络课堂是以传统的春秋两季学期为基础。而当下风头正健的网络课程其实是一种自学方式,只提供课程,没有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评价。

        “虚拟第三学期课程运行平台针对师生互动和学习过程的控制与评价进行专门的系统研发,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是可以说有效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于志刚介绍。

        与虚拟第三学期课程运行平台上课程运行程序配套的是学生个人的学习空间,在学习空间里,任课教师可以发起组织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也可以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给任课老师留言提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进行以网络为媒介的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课程播放有禁止拖动快进与跳集观看的功能。同时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任课教师可以选择多种灵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控制与评价。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袁刚主讲的“公正法学”是虚拟第三学期的一门课,也是填补该校课程体系重要空白的一门课。袁刚每4学时之后设置一次课程作业,整个学期9次作业的成绩在期末考试的分数中占很大比例。副教授雷磊主讲的“法学方法论”则采取“老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期末考试时,充分参考学生对必读文献的阅读和掌握情况给出成绩。

        “虽然虚拟第三学期课程的任课教师只要集中一段时间将课程录制结束,就可以多轮次地播放课程。但实际上,在师生互动、批改作业与课程更新等方面,工作量并不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得轻松,某种程度上甚至工作量更大。”于志刚说。

        也许,把教师从讲台上重复讲授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正是现代科技和教育融合的真正意义。

        同时被解放的还有学生。虚拟第三学期的建设初衷是因为教学改革不断积累的“增加学分”冲动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培养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于志刚说:“虚拟第三学期的目标是:在既有的学制、学时、学分等制度性限制基础上建立起开放、多维、高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灵活、愉悦的学习体验。”

        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中国政法大学每学年有了4个学期,原有的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以及“一虚一实”两个“第三学期”,即虚拟第三学期和暑假小学期。教学运行周期得到极大延展。

        该校校长黄进说:“虚拟第三学期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活动中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在教学理念、概念与观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创新,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一次值得充分肯定的创新。”

        据介绍,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将建设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让更多教师参与到虚拟第三学期中。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通过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平台自主修读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的精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