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

    关注“棱镜门”事件

    是“英雄”还是“瘟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20日   08 版)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日前指出,斯诺登的处境和其揭露的大规模侵犯隐私权的监控项目,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重要国际人权问题。她同时呼吁各国按《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公约》的规定,向斯诺登提供保护。

        她认为,“斯诺登事件”提出的国际人权问题至少涉及:1.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规定,任何个人私生活或通信,都不应成为任意或非法干涉的对象;每个人都有权受到法律保护,免受干涉或攻击。皮莱说,我们必须维护人们对国家不过度检查私人通信的信心。2.国家安全机构的监控与对其的监督。出于国家安全或打击犯罪需要,国家对少数人在特定时期进行监控是可以理解的。但安全机构如以此为借口,不受有效监督,随意扩大监控,就可能侵犯人权和基本自由权。3.对揭密者的保护。公众享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但仅靠“授权发布”的信息,无法有效行使这一权利。“斯诺登事件”凸显了保护揭密者的必要。各国法律应有保护揭密者的规定,让揭密者不必担心遭到报复。事实上,对情报机构侵犯人权行为的揭密,最有可能来自机构内部。这种情况下,揭密真相比不披露真相更符合公共利益。因此,揭密者应该受到保护,免受法律报复和纪律处分。

        无独有偶。瑞典于默尔大学社会学教授斯特凡·施瓦尔福斯近日致函奥斯陆诺贝尔奖委员会,提议将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斯诺登。推荐信说,斯诺登“不顾高昂的个人代价,勇敢地揭露了美国政府对全球电子通讯的大规模监控。他为世界更美好、更安定作出了贡献。斯诺登的行为表明,一位普通公民也可挺身捍卫基本自由和权利。像斯诺登那样对自己的责任有清醒认识,并敢站出来揭露美国政府监控计划的人实属罕见。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斯诺登,也可表明诺贝尔奖委员会维护人权和自由的决心。

        显然,在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和许多分辨是非的欧洲人心目中,斯诺登无疑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捍卫“普世价值”的英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将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整天挂在嘴上,甚至不惜派军队去别国“捍卫人权”的美国政府,这次却完全表现出另一副嘴脸。斯诺登开始揭密,以行动捍卫“普世价值”以来,美国官方几乎动用了各种外交资源,想将他缉拿,封住其嘴。先要求香港、俄罗斯引渡;接着吊销其护照;再威胁可能接收他避难或途经的国家;继而不顾国际法,要法、意、葡、西等国“迫降”玻利维亚总统座机。同样令人费解的是,面对斯诺登的境遇,自诩是民主、人权发源地的欧洲竟集体失语。对斯诺登的冷漠,令人发指。

        美国在上演“缉拿闹剧”的同时,不断向斯诺登滞留的俄罗斯施压,从政府发言人到国务卿、到总统。两国关系、战略合作、奥巴马访俄、G20峰会,统统成了向俄施压的工具。摆出“不抓斯诺登,绝不甘休”之势。难怪俄国家杜马外委会主席普什科夫担心,美正在掀起新一轮反俄活动。他希望美国政府能保持“理智和审慎”,不要让“斯诺登事件”破坏俄美政治对话和两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合作。普京总统更是直言指出,斯诺登滞留俄是美“一手造成的”,是美国压力害得没有国家敢收留他。俄不想留斯诺登的意思,溢于言表。

        迄今虽有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愿意接收斯诺登。但至少有两个因素让他不敢动弹:一是他没有有效身份证件,没法离开莫斯科机场;二是莫斯科没有直飞上述三国的航班,必须经第三国转机。鉴于有关国家在美国压力下,连总统座机都敢“拦截”的事实,一旦他离开莫斯科,真没人能担保他如愿抵达目的国。眼下,接受“闭嘴”条件,换取在俄“暂栖”,已是唯一选择。

        斯诺登的贡献有目共睹。不仅因为他揭密的材料,有助于世界认清一个真实的美国;他揭密后的境遇,美国穷追猛打、欧洲集体失声、俄罗斯的无奈……再一次告诉世人,当“普世价值”与“本国利益”相左时就会一文不值。斯诺登这类揭密“英雄”成“瘟神”的故事,此前就有,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本报维也纳7月19日电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