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9日 星期五

    文化评析

    影片会“越骂越红”?

    作者: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9日 02版)

        靠炒作和忽悠让观众走进影院,可能会让一部电影斩获高票房,但当烂片成为常态,导演、演员不再对观众充满虔诚,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

        这个夏天,关于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和《小时代》的话题持续不断。这三部不同内容的影片,在口碑上无一例外地遭到“吐槽”,却全部大卖,票房两亿元到4亿元不等。面对观众的批评,一些电影的出品方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你越骂,电影越红,票房高就证明成功了,其他的都无所谓。这种心理正应了电影《小时代》片尾曲中的歌词:有人瞩目就好,别管大时代、小时代。

        一部影片真会“越骂越红”吗?在笔者看来未必。

        上述影片之所以大卖,就在于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这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或者说“注意力经济”。的确,在媒介化时代,谁赢得了大众的眼球,谁就能够赚到钱。但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个体一段时间里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对一部影片而言,要想引得观众的瞩目,总要有些独特的东西,要么是故事、人物、情节、思想有新意,要么是摄影、服装、音乐等方面有特点。事实上,一部好电影好就好在上述几点。当然,也有人说比明星、拼噱头也可以让电影“独特”,也可以吸引人,但问题是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会明星遍地走、噱头满天飞,电影千篇一律,观众稀有的注意力还能被吸引吗?

        电影是艺术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观众买票观看电影,是想通过观影获得审美体验、情绪宣泄或灵魂洗礼。一部影片没有艺术美感、没有思想深度,甚至连最基本的故事讲述、人物刻画都做不好,观众就很难从中获得使用价值。也许你会说,看明星,看噱头,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导演是不少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理由。但不管是明星还是导演,艺术创作的成功最根本的还是严肃的创作态度,对待艺术、观众的诚意。靠炒作和忽悠让观众走进影院,可能会让一部电影斩获高票房,但当烂片成为常态,导演、演员不再对观众充满虔诚,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

        今年以来,国产片备受青睐,进口大片的优势不再,说明中国观众的观影心态更加理性和成熟了。而这段时间对“天机”等几部影片一边倒的批评,则说明了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当观众越来越挑剔,烂片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最终被观众抛弃。

        真心希望一些电影人多关注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不要再把凭借几部“极差口碑”影片取得的几亿元票房,当成骄傲的事情来炫耀,更希望其他电影人不要把这当成“经验”来学习。否则,毁掉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