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

    话说“一分为二”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孙宝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13日   09 版)
    孙宝印

        “一分为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的中国式解读。用“一分为二”的观念去思考新闻报道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热点与冷点

        所谓“热点”就是大家都在关注的新闻事件。但是媒体一窝蜂追逐某一热点,形成报道高潮是否就是媒体应有的姿态呢?在笔者看来,第一,热点要追,但要寻找被忽略的“冷点”,忌千人一面;第二,要兼顾热点与冷点,因为只要冷点抓得准,有时也会变热点。

        笔者所在的《新闻调查》很注重对热点新闻的深度追踪报道。以“延安卧铺大客车重大伤亡”报道为例,当时舆论矛头对准了在事故现场面露微笑的当地安监局领导,一时间贪腐“表哥”成了焦点。如果顺应“热潮”,迎合大众心理,自然会赢得叫好,那么我们在采访中发现的“冷点”则会被忽略下去。这个“冷点”是:这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大客车制造标准已实施多年,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实际需要,甚至暗含隐患。只有将这一“冷点”放大并“加热”,才能引起各方注意并加以改善,这是真正对事后反思与补救产生效果的报道。

        所以,报道新闻热点,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冷点。冷与热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本身就是热中有冷,冷中有热,条件具备时还可能冷热转换。

        二、监督与引导

        调查性报道的目的不仅是揭开真相、暴露问题,还应包括挖掘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2012年12月底,江西贵溪发生一起幼儿园班车坠入水塘的事故,11名儿童死亡。调查表明,该车所属的乡村幼儿园未经审批,舆论一片呼声要求关闭这类“黑幼儿园”。不过,多天的采访使我们看到,年轻父母在外打工,只能将孩子交给祖辈看管,但又希望孩子能接受早期教育。于是,需求有了,幼儿园也产生了,但是这些民办幼儿园一时难以达到建园标准,只能“非法”经营。政府虽不断提醒“整改”,实际上却默认了他们的存在。一场事故,让这个存在了多年的问题一下子浮出水面。在报道中,我们既明确指出了该乡村幼儿园的“非法性”,也揭示了监管部门所面临的尴尬现实,将此定位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问题,而不是将报道引向“强行闭园”的单一结论。

        所以,舆论监督能揭露问题,但负责的媒体不会止步于此,还同时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这就是所谓舆论与引导的结合。毕竟,挑毛病容易,治毛病最难。

        三、质疑与尊重

        调查性报道中,质疑是记者的必备素质,但质疑并不意味着只让采访对象说“记者想听的”,而不说“他自己想说的”,质疑也需要尊重。

        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曾在采访一名猥亵儿童者时,表达了对这个犯人的蔑视。犯人反驳:“你根本就不让我说话。”奥普拉喊道:“你真是卑鄙无耻!”观众席上爆发出响亮掌声……作为一个普通人,奥普拉用愤怒表达了自己的正义感,值得喝彩,但作为记者,这番表述就有失偏颇。即使面对的是负罪在身的犯人,也要让对方说话。因为记者的目的是采访,而不是在观点与气势上压倒对方。在采访对象面前,记者应是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而不能充当观众的头脑,还替他们作出善恶判断。所以,记者的必备素质不仅仅是质疑,还有尊重。这包括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说到底是对事实的尊重。

        综上所述,“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要求我们看到事物当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看到这两方面既对立排斥,也联系统一。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注意处理热点与冷点、监督与引导、质疑与尊重等多对关系,正是对这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