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荧屏,几乎所有的“真人秀”节目,无论是唱歌跳舞类,还是益智游戏类,抑或厨艺、家装等生活服务类,竞争比拼、淘汰晋级、名次争夺都是其核心内容。各种挖空心思的PK环节和各类一线专家的点评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在音乐、歌舞类真人秀节目中,竞争较量的程度,更是空前激烈。
竞技节目同质化日趋严重
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火爆空前,给略显低迷的音乐综艺节目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开启了综艺娱乐节目抢贴“中国”标签和消费明星的新篇章。尽管火爆的《中国好声音》让一些无名歌手一夜之间名声大震,但实际上,观众目光更在意的还是台上的四位导师,他们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以及对选手的态度,才是构成具有眼球效应的真正的“料”。相比前两年各省级卫视高调主打亲和牌的“平民秀”节目,2013年各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路数基本上是以“消费明星”为主。明星唱歌、明星跳舞、明星烹饪、明星跳水……明星正在向着全能方向发展。
到目前为止,2013年先后有7档以“中国”命名的综艺娱乐节目登上荧屏。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和《中国梦之声》、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等节目,纷纷打着国字号进行PK,内容涉及唱歌比赛、草根圆梦、明星跳水、挑战极限等,辐射到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
2013年伊始,湖南卫视重磅推出外购韩国版权模式的《我是歌手》,从已经泛滥的平民选秀中另辟蹊径,强化节目的专业性,让明星歌手拼唱功、博人气、争名次、赢荣誉。节目开播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无论是专业选手的惨遭淘汰还是主动退出,抑或是不舍离去,不管节目怎么煽情,也不管选手出局、复活怎样的一波三折,PK都是真格的。看着这些昔日活跃在聚光灯下的歌手们、科班出身的舞者们,如今竟像新人接受大考一般站在舞台上,紧张、尴尬、兴奋,甚至是手足无措,没有比这更“刺激”的了。即便是非专业选手的明星跳水,竞争淘汰乃至囧态出丑,各种扣人心弦、直到最终才揭晓的“关子”,都足够吸引“眼球”。选手们的“倾情出演”,在将现场评委和电视观众带入或同情或喝彩、或惋惜或兴奋的复杂情感的纠结中,PK的主办方也赚足了收视率及其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
缺品位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其实,PK本无错,是办好节目的一种方法。特别是竞争节目暗合了人们争强好胜的潜在心理,能够有效地提升节目的精彩程度。争取收视率也没错,在中国现有体制下,收视率是电视传媒机构生存的一个重要指标。问题的关键在于:PK节目主办方的初衷是什么?
今天,我们虽已摒弃了“教化至上”、“宣传第一”的做法,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娱乐方式中,都蕴含着某种思想或文化,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这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不管你承认与否。人类文化活动的应有境界,即是在娱乐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这个审美,也许是崇高之大美,也许是平淡之小美,也许是怡然淡雅的寻常之美……这就是先贤哲人所说的“寓教于乐”。单纯追求以收视率为目的的商业化娱乐,同样蕴含和潜藏着某种思想文化,只不过缺少了应该有的社会正能量。
娱乐与审美并不矛盾,思想内容与节目形式完美结合的“形神兼备”也不难做到。这首先需要决策者、编导们具有高格调的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同时还需要相当的技巧与智慧。相信我们的编导们并不缺乏这些基本的素质,关键是他们编创节目的初衷为何?是为一己之利还是为社会之利?是追求眼前短期效益还是着眼于长久的社会效益?不同的初衷,选择的道路自然不同。眼下各类PK节目中林林总总的怪现象,就很值得编导们在更深层次中思考。
建立公益理念至关重要
任何艺术形式,价值彰显与内涵呈现,都必须先于技术和技巧。作为一档综艺娱乐节目,在吸引观众的同时,编导们更需要认真思考:除了热闹喧嚣之外,节目还能为观众留下些什么。这种只聚焦于PK过程、比赛名次的节目方式,固然紧张激烈、刺激抓人,但最终难逃沦为名利场的结局,还常常会走到猎奇、八卦、媚俗甚至是“审丑”的地步,它所激发的是人们内心潜藏的窥私癖等不健康的低级趣味。这类节目虽然收视率飙升,却格调不高。人们的谈资或议论的焦点,最终会落在选手获利收益的比较上。
比赛不应该成为综艺娱乐节目的最终目的,寻求建立一种更高层次的目的来吸引选手和观众的参与迫在眉睫。倘若这种比赛的目的,不再只是“秀自己”、只是为了个人的名次,而是上升到一种超越狭隘价值观的社会关怀,构建一种公益理念,那么,节目就会拥有一种更加广泛、更加强大的影响力,同时实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点上,中央电视台的《梦想合唱团》可谓是很好的创新和探索。与其他音乐综艺类节目不同,该节目没有单纯驻足于对个人价值的关注上,而是彰显团队的力量,追求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每个参加节目的选手,不再是怀揣一夜成名的奢望和不切实际的梦想,人人带着希望而来,个个都为公益而来,渴望通过节目这个平台,放大自己的力量,去实现帮助他人、帮助家乡的愿望。而歌手明星们参加比赛的目的,既非炫耀技巧和唱功,更不是为了最终的名次与奖杯,而是在用歌声和情感传播一种爱的力量,传递社会和谐、彼此关爱的人间正能量。现场的精彩表演结合公益梦想,再适时穿插场外的感人故事,整个舞台呈现出浓浓的人文情怀,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温馨向上的清新之风。
此外,从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生态环境建设而言,PK风的盛行,还导致各省级卫视之间节目的同质化倾向愈发明显,如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与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皆为主打明星跳水真人秀的竞技节目,无非前者更重娱乐性、后者更重技术性罢了。就连同卫视之间的节目也是越长越像,如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和《中国达人秀》,无论在形态设置还是内容、风格上,都极为相似。
电视机构自主创新的电视节目模式的稀缺、编导不愿意承担策划创新之风险,这一切都加剧了综艺娱乐节目的同质化,直接导致中国电视竞争环境的日益恶劣。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不应该只有PK这一种形态。曾在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上蟾宫折桂的音乐歌舞专题片《黄河一方土》,就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浓郁的晋腔晋调以及装饰感、地域性异常鲜明的服装服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流域原生态的民风民俗以及劳动妇女的日常生活,具有一种淳朴的美感和独特的韵味。该片不仅没有PK,反而还有几分艺术性,但却同样受到人们的追捧。
如何提升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创新能力,怎样借海外节目之躯壳打造自己的内容,如何打破综艺娱乐节目中PK一枝独秀的局面,构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和谐共进、可持续发展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生态环境,这是值得电视人深思并要提上议事日程的重要问题。(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