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8日 星期一

    域外杂谈

    “白脸”欧盟

    作者:何农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8日 12版)

        “中国媒体在布鲁塞尔派有这么多记者,他们一般都对什么报道主题感兴趣?”

     

        作为常驻布鲁塞尔的中国媒体记者,常常会在这里的各种研讨会上被问到这个问题。前不久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路透社的记者在众目睽睽之下指名道姓向我发问。而且他还加上了一句:“中国人都怎么看欧洲?是把我们还看作是一个一个不同的国家呢,还是看作是一个整体?”

     

        中国记者的数量大概是驻布鲁塞尔的所有“非欧盟国家”常驻记者中数量最多的。即使是欧盟成员国,除了德法等几个国家外,能在人数上与中国记者相媲美的也不多。布鲁塞尔应该也是全世界派驻最多中国驻外记者的城市之一。这充分说明了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中国对欧盟的重视,可能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读者对欧洲的了解,整体上似乎比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更多些、更准确些。

     

        欧洲的人文、历史、风光乃至美食美酒等等,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所向往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说,2012年,中国人是世界旅游市场的冠军,并且超越了德国人成为了世界上旅游花费最多的国家。中国游客数目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猛增到2012年的8300万人次,其中,赴欧洲旅游的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欧洲是中国人远程旅游目的地的最爱。另外,调查显示43.6%的受访者都表示希望尽快造访欧洲。

     

        所有这些,不能说没有中国各媒体派驻欧洲的记者、当然也包括派驻布鲁塞尔记者的功劳。所以,你问我们对报道什么主题感兴趣?我告诉你吧:对所有的主题都感兴趣!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教育、从社会新闻到生活方式、从名人轶事到旅游风光乃至美食美酒,等等。

     

        至于回答路透社同行的“中国人都怎么看欧洲?”的问题,我在他提问时就调侃说:你们欧洲不就是一个一个不同的国家吗?整体?在哪儿呢?听众们忍俊不禁,哄堂大笑。

     

        其实我倒是愿意提醒他,本来我们中国人、甚至推而广之,亚洲人,对欧洲人能够不记宿仇、摒弃前嫌,实现百年甚至千年仇敌之间的和解,有问题坐到谈判桌上来谈,大家共同建设欧盟这一点,还是挺赞赏的。远的有英法,其次有法德、英德,他们都能媾和、化干戈为玉帛、不再兵戎相见。而亚洲呢?

     

        “亚洲未解决的问题,就是日本和中国之间的问题,加上日本和韩国之间的问题,还有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问题……嗨!就是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问题!”我说到这儿,又引起了哄堂大笑。

     

        是啊,日本对战争的认识态度问题,是亚洲的一战、二战期间相互交战的国家,与欧洲的相互交战国家在今天面临不同关系水平的关键。欧洲之所以有今天,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失败者德国的深刻反省和自责、忏悔、道歉有关。1970年12月7日,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德国总理勃兰特自发地双膝下跪,是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画面。“华沙之跪”也被看作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新东欧政策)的重要里程碑。

     

        所以,为了回答那个路透社同行的问题,应该说,面对一个整体,我们看欧洲时似乎有点远、有点模糊、有点“虚”。正如中国有古诗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但当把欧洲看作是一个一个不同语言文化、不同习俗、不同风土人情的民族国家的时候,它又离我们很近、很真切、很“实”。又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对欧洲的观察,有分析判断、也有批判借鉴;有不满不屑、也有钦佩羡慕。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每次给中国找麻烦时充当“白脸”的,通常是“欧盟”;而向中国示好、期望从中得利的时候唱“红脸”的,又通常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国家。换个表达方式,就是:布鲁塞尔总是当那个“恶人”,而“好人”,全让柏林、巴黎、伦敦……做了。看看眼下正发生着的欧盟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欧盟作为始作俑者,您说,它是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脸”?(何 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