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冶金行业高耗能、高污染似乎是其典型特征。但你若深入到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冶金企业,你的印象会马上改变。在这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齐头并进”,工业化唱响了一曲曲雄浑的“绿色”发展之歌。
“随着临港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节能降耗成为全区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临港区党工委书记王君师告诉记者,近年来,临港区以“绿色循环发展、节能低碳减排”作为科学发展理念,注重以节能降耗作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同样的GDP比能耗,同等能耗看产能,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全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增强。
金海汇科技有限公司是临港区镍合金生产企业中践行“节能减排”的典范。该公司党委书记谭鹏介绍:“通过技术革新,运用先进工艺实现节能降耗,这不仅是应对能源紧缺挑战的需要,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从乌克兰引进了目前领先国际水平的回转窑——矿热炉(RKEF)热装料工艺技术,全部电机配套采用变频技术,在窑炉余热和伴生煤气全部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吨耗能较传统工艺直降60%。谭鹏告诉记者,“6月底,我们还将完成对所有生产线的二次烘干改造提升,不仅吨耗能将在单位产能不变的基础上再降10%,而且产能在同等能耗下提高20%。”
“循环经济是基础,节能降耗求发展”,这同样是临港区另一家镍合金企业——临港有色金属公司的生产经营理念。该企业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在生产设备、生产环节、回收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变革。
据临港有色金属企业负责人徐明荣介绍,按照传统生产模式,生产过程中产出的二次能源的55%被直接排放处理,为了将这一部分能源充分利用,该企业通过汽轮拖动风机产生风能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利用的“开源节流”。为了节省电能,公司从美国购进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英达电炉,每年仅基本电费就能省出500万元,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吨产品还能节约20度电,省出15元钱。
记者在有着液化气深加工行业先行者称号的金誉石化了解到,该企业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将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少量废渣作为附产品出售给制砖厂用作原材料,废气被进一步加工成高清洁燃料气,所用水源则是作为循环水进行循环利用,“三废化零”让金誉石化在循环利用模式运作中尽享“低能耗、零排放”的实惠。
为拉长产业链条,金誉石化还致力于在下游产品深加工上寻求突破。该企业生产负责人田运光告诉记者,“通过液化气深加工,生产高标号汽油和高清洁液化气的金誉石化可以说是以节能降耗共同拉长产业链条的‘互利共赢’运作模式的先行者,企业通过购买化工园区内其他企业的下游产品,作为深加工原料投用于上游产品生产,这不仅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与提质增量的‘双赢’,而且有助于行业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引进国际前沿科技、利用世界领先工艺,将吨耗能降到传统工艺耗能的40%以上,像金海汇科技、临港有色金属、金誉石化等追求‘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企业在临港不胜枚举。”临港区经贸发展局局长孙玉新介绍,2012年,作为临港区“绿色GDP”一项重要指标的万元GDP能耗比2011年降低了3.8%,较2010年累计降低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4.65%,较2010年累计降低9.1%。今年一季度,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91%。据测算,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远低于国内大多数省份。
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碳产业低碳化。临港区节能减排工作连续两年走在了全国前列。“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绿色篇章”,正在临港大地精彩上演,临港区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本报记者 赵秋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