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浙江历届省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后,浙江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28条实施细则,提出“六个严禁”,以转变作风的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赢得群众拥护。
把作风建设抓到群众心坎里
在面临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现代化迈进的两大历史性任务面前,勇立潮头的浙江,再次来到一个重要关口。
为战胜挑战,在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完成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的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中有铁的纪律保证和队伍保障,今年以来,浙江在省直机关开展“严纪律、正作风、做表率”专项行动。省委书记夏宝龙专门作出批示:“关键是靠自觉和表率,自觉就是觉悟,表率就是为全省基层机关作榜样。”
在部署开展“四对照、四检查”和以支部为单位的自查自纠活动中,省里向全体省直机关干部发出倡议书,通过“自己找、互相提、书记点、大家帮”,及时查摆问题,自我纠正。
省领导率先垂范,省机关以身作则,各地各部门立即跟进,根据工作特点组建不同指导组进村入企,为基层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省上呼下应,机关干部纷纷下基层调研,会议简了、应酬少了、经费降了,一股严谨务实、高效勤俭之风扑面而来。
既要摸情况,更要解难题。3月上旬开始,56个省直机关组成101个调研组深入基层摸民情,并对基层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提出需研究制定的政策7个,需深化研究的重大课题5项,需研究解决的具体事宜150多项,现已全部交相关部门办理中。
求真务实接地气以民为先
今年以来,浙江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场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的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集中行动。1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会议。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乡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基础。“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沉甸甸的命题引起了强烈共鸣。
“用脚步丈量民情”。机关干部们坐不住了。从制度上看,浙江全面推行乡镇干部联村联户制度,规定每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至少直接联系一个村(社区)、5家住户,乡镇党政正职要走遍辖区内所有自然村,联村干部要走遍联系村所有农户;从行动上看,乡镇干部开始值夜班,每名乡镇干部每周至少值1晚夜班,并结合实际开展夜访、夜谈、夜办等活动。
严管出好干部,严管出执行力。为鼓励“做狮子型干部”,提振乡镇干部精气神,在工作中成为“多面手”“百事通”,浙江省委提出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省里每年举办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示范班、乡镇干部每年集中学习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全面建立乡镇干部夜学制度,坚持从严管理乡镇干部,加强实绩考核,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干事创业承诺制度,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工作项目、定期巡查、责任追究等机制。
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多年来,浙江一直坚持把服务民生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群众认为去政府机关办事“非常方便”和“比较方便”的比例占了7成。然而,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浙江又提出新的目标:开通行政审批“高速路”,打造“办事最快”政府。
“审批环节多卡一天,企业就会少赚一天的钱,投资人的信心和积极性就会少一分。”今年浙江主动自我革命,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面理清“审批死角”。截至目前,全省共精简省级审批项目2301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950项,精简率达70.8%,全省所有县(市)和75%的市级政府均完成了职能归并改革工作。
在落实省级权限下放到舟山新区的文件中,省里决定下放400余项审批权限给新区,下放数量超过省级部门审批事项的40%,而新区300余项审批事项也已下放各县(区),项目审批办理周期平均缩短1/3以上。
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企业对此普遍称赞:“原先办理登记审批需要6个部门依次办理,没有40多天办不下来,现在两天就够了。”
好“气候”引来好“候鸟”。环境好比“气候”,资本、项目等要素犹如“候鸟”。通过精简审批、优化服务,浙江的发展软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大批浙商纷纷回归。继去年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298亿元后,今年引导浙商回归、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再现“开门红”。1-4月,全省浙商回归引进项目累计到位资金557.3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7.16%,同比增长46.41%。其中,重大项目154个,到位资金422.44亿元,占比75.79%。千万浙商回归正带动浙江本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提质,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为浙江经济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报记者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