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智海观澜

    胡适的毕业赠言

    作者:黄晓明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3日 12版)

        胡适深具教育情怀,他曾多次将反映了其人生哲学的赠言献给大学毕业生。这些赠言至今仍值得重温。

        早在1911年,胡适留学美国时,针对友人来信中“明岁可毕业,但境遇逼人”以及将以卒业自吊的话,提出:“欧美学校谓卒业之日为Commencement Day,译言肇始之日也。”“卒业之学生或另入他种更高等学校,或辍学执业谋生养家,其实皆新事业肇始之时也。”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可喜可贺,无须伤感!倘能“持己以诚,卑以接物,虚怀而受,放眼以观”,则处处可以“问学”,谋得进步。

        这种毕业后仍须“问学”的思想,贯穿了胡适一生。1929年,胡适以校长身份作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赠言,主旨就是“不要抛弃学问”。其理由一是毕业后可不受功课约束,“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二是“年富力强”;三是“即为吃饭计,学问绝不会辜负人”;四是“吃饭而不求学问”,几年后,“要被后进少年淘汰”。针对有人忧虑研究条件不够,胡适认为,“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至于时间,他更举出达尔文一生多病,却做出绝大成绩的事例。文章最后,胡适告诫诸生:“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平易,诚恳,不作浮泛的空论,胡适这篇赠言,在今日仍富于启示意义:一个人走上社会,倘无“求学问”的态度,研究的决心,不必说有什么大成就,就是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干好,也会被后来的青年抛在身后。

        1932年,胡适为北大毕业生讲演。考虑到大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社会的种种阴暗面,容易陷入“混日子”和“做了恶势力的俘虏”这两种“堕落的危险”,他开出三种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三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胡适认为,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因此,人生中要有一两个问题盘桓脑中,时时钻研破解,人生自然不会堕落,自然会充实而有成就;再者,“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因职业未必就是人们所学的,所喜欢的,所擅长的,所以,一个人发展其正当兴趣乃最好的救济方法,他业余所得的成绩往往比职业所得的还要大。胡适举了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人为例,一个是密尔,“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一个是斯宾塞,他是测量工程师,“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再其次,做人总得有一点信心,人生艰难,创业不易,然而“功不唐捐”。“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局势多变,年轻人内心充满了迷茫。胡适的演讲拨动了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心弦。有人不赞成,写信给胡适说:“我们毕业之后,就失业了!吃饭的问题不能解决,那能谈到研究的问题?职业找不到,那能谈到业余?求了十几年的学,到头来不能糊自己一张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个药方都没有用处!”两年后,对于失望的大学毕业生,胡适贡献第四个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有些毕业生应该想想,“为什么同样一张文凭,别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无效呢?还是仅仅因为别人有门路有援助而你没有呢?还是因为别人学到了本事而你没学到呢?”只有具备反省的精神,“方才有救援自己的希望”。

        或许是认定他的前三个药方对于人生的绝大意义,1956年,晚年胡适去台湾成功大学演讲,将以上三个药方做了精粹提炼,曰“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对第四个药方,他未予命名,我们或可名之曰“反省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