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2日 星期二

    “全国古籍普查拾珍” ⑩

    宋绍定三年钱塘俞宅书塾刻本《乖崖张公语录》

    作者:徐忆农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2日 13版)

        南京图书馆《乖崖张公语录》二卷,(宋)李畋辑,宋绍定三年(1230)俞宅书塾刻本,曹元忠跋。卷端下题:门生朝奉郎尚书虞部员外郎致仕李畋集。卷末木记题:绍定庚寅刊于钱塘俞宅书塾。避宋讳,“完”“慎”等字缺末笔。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白口,有刻工:通、中、免。

        张咏(946-1015),字复之,谥忠定,宋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枢密直学士,曾知益州、杭州、昇州、陈州等地,北宋士大夫的议论甚至将他与赵普、寇准并列,认为是宋兴以来功绩最大的名臣之一。张咏尤以治蜀著称,蜀民把他比作诸葛孔明。张咏在自己画像上题赞云:“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故被人称为张乖崖。《乖崖张公语录》由张咏的门人李畋(约952-约1053)编纂,主要记载其治蜀期间可以垂于后世的言行。张咏语录为《五朝名臣言行录》《事实类苑》《渑水燕谈录》《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书引用或著录,但名称与卷数,宋人记载颇不相同,可见当时流布广泛。张咏语录目前存世宋版有两种系统,一种为张咏文集所收“语录”卷,另一种为单行本。现知上海博物馆藏《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集》一卷,宋嘉定年间郭森卿刻本,曾选作民国影印《续古逸丛书》的底本,其中第十二卷为“语录”;国家图书馆藏《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集》一卷,宋咸淳五年(1269)伊赓崇阳县斋刻本(配明赐书楼抄本),卷十二“语录”为抄配本。南京图书馆藏《乖崖张公语录》,可以说是现存唯一的宋刻宋印单行本张咏语录。

        此本上卷为张氏言行记录,下卷为“公与潭牧刘学士帖”及韩绛、王安石等多人的题跋,另录有《王文正遗事》《梦溪笔谈》等书中所载张咏事迹。“潭牧刘学士”指刘师道(960-1014),字损之,宋东明(今属山东)人,雍熙进士,历任彭、润、潭诸州知州,累官枢密直学士。张咏文集又录有“寄潭州刘郎中(师道)”诗,说明二人交往密切。从现存宋版看,张咏文集所收“语录”仅19则,而单行本《乖崖张公语录》所载达65则,二者相较,单行本记事更为详备而有序。张咏语录今天读起来也并未“过时”,如张咏说:“大凡举人,须举好退者,……莫举奔竞者。奔竞者能曲事谄媚,求人知己,若举之必能矜才好利,累及举官。”这种推举人才的观念,对当代人才制度建设或有启示意义。单行本《乖崖张公语录》刻于宋杭州,当时全国有浙、蜀、闽三大刻书中心,浙本居首,而浙本又以杭州本最著名,这部《语录》就是钱塘(今杭州)俞家书塾所刻,字体介于欧阳洵和禇遂良之间,用纸是细腻的皮纸,墨色至今仍匀净有光泽,体现宋代杭州本典型风格。国家图书馆藏宋咸淳杭州廖氏世彩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和《河东先生集》,被称为“传世神品”,而这部《语录》可与之媲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此本,珍贵可知。

        此宋本钤有“俞贞木”“郑之铨印”“郑西冉阅”“松陵史蓉庄藏”等印。俞贞木(1331-1401)初名桢,字有立,元末明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学者俞琰(1253-1314)之孙。通经史,工古文辞,善小楷,俞琰撰《周易集说》由其缮写刊行。俞氏藏此本递经郑之铨、史开基(号蓉庄)等家收藏,又转归苏州顾氏过云楼。书末有曹元忠细阅顾氏藏书后的题跋。曹元忠(1865—1923),字夔一,号君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光绪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民国后以遗老自居。曹跋末所署“宣统丁巳八月甲申”,实为民国六年(1917),当年夏季虽发生张勋拥戴溥仪复辟事件,但至八月事件已平息多日。据《藏园群书经眼录》记载,傅增湘先生民国壬子年(1912)二月观此书于苏州顾鹤逸家,而民国壬戌年(1922)王国维先生撰《两浙古刊本考》也著录此书,并称“吴门顾氏藏”。1991年秋,南京图书馆购藏顾氏过云楼藏书541部,宋版《乖崖张公语录》就是其中的奇秘佳本之一,现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作者为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