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神舟十号”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地面,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开启了又一个里程碑。28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主办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2013全国巡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观众在喜悦与自豪中,再一次感受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壮丽人生,体味他追寻一生的“科学报国梦”。
展厅里,观众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本次展览共展出400多件珍贵的文献史料,系统回顾了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创建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展现了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更贯穿着钱学森对“中国梦”终其一生的不懈追寻。
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1935年,钱学森怀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留学深造。1955年10月8日,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钱学森回到了祖国并被委以重任。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向国务院提交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随后,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和参与制定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1964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4个月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进行。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如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早已成为静静躺在展柜中的珍贵展品。从这份手稿起步的中国航天事业,正如日中天。据悉,结束北京首展后,本次展览还将在昆明、成都、武汉等6个城市巡回展出。(本报北京6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