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也说“乌托邦”

    高 放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27日   12 版)

        曾在“雅趣”版上读到梁信撰稿的《令人赞叹的中文译名》一文,列举蒋彝翻译的“可口可乐”,张福垲翻译的“托福”,傅东华翻译的《飘》等实例,说明神奇绝妙的中文译名能展现出译者的文化功底和机智灵慧,读后很有收获。但文中称“乌托邦”一词由著名英国文学家、英语教育家和翻译家戴镏龄翻译而来,这却不符合实际。

        戴镏龄早年留学英国,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上世纪50年代任中山大学西语系教授。他依据1912年英文本并参照1953年俄文本翻译的莫尔著《乌托邦》一书,1956年8月由三联书店在北京出版第一版,至今我还珍藏在手边。事实上,“乌托邦”一词作为莫尔名著的书名,首译者并非戴镏龄,而是近代我国杰出启蒙思想家兼翻译家严复。

        严复于1896年译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名著《天演论》,先印出部分刻本,并在天津《国闻汇编》发表部分章节,立即引起社会注目。1898年由湖北沔阳出版全书后,广泛流传,轰动全国。书中主要阐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原理,给予国人以重要的思想启蒙教育。严复是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是我的乡党先贤。记得1943年我上高中一年级学生物学课程时,从图书馆借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来细读,书中就有“乌托邦”的说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我收藏的《天演论》,书中上卷导言共有十八篇,第八篇标题就是《乌托邦》。在这一篇中原作者赫胥黎按照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叙述,设计出一个众善皆备、富强平等、通力合作、“郅治之隆”的理想国的草案。原文这样说:“夫如是之郡,古今之世将未有也,古称之曰乌托邦。乌托邦者,犹言无是之国也,仅为涉想所存而已。”即是说,乌托邦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实际上人世间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国。这里所说的“乌托邦”就是莫尔名著《乌托邦》。

        严复于19世纪末独创译出的“乌托邦”一词由于音译与意译巧妙结合,具有广泛深远影响。20世纪我国出版的好多部论著译著和辞书提及莫尔这部名著时都采用《乌托邦》的译法。以我身边的藏书为例,可以列举以下几本。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赵兰坪著《社会主义史》第7页提到“穆亚(即莫尔——引者注)的《乌托邦》”;同年出版吴黎平著《社会主义史》第二章第一节专门评价摩尔(莫尔)及其《乌托邦》,计有20页,近12000字,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最早较详细评介莫尔及其《乌托邦》的论著,详见三联书店1950年重印本第11—30页。1933年上海黎明书局出版美国雷岱尔著、郑学稼译《社会主义史》,书中第4章专写摩耳的《乌托邦》。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译世界名著摩尔著、刘麟生(1894—1980)从英文本翻译的《乌讬邦》,这是莫尔这部名著第一次中文全译本。细读此书就会发现他的译本在某些方面比1956年戴镏龄的译本译得更好。他只是把“乌托邦”改为“乌讬邦”,寄托与言托意思相近。1949年三联书店出版陶大镛著《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章专写“空想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其中第四节“政治的乌托邦主义”首先评介摩尔的《乌托邦》。

        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有“乌托邦”词条,释文是:“utopia,假想之国名。即无所在之意。谟亚Thomas More作寓意小说。谓乌托邦为普通选举之共和国。”194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合订本也有“乌托邦”词条,释文是:“英国谟耳所著之小说,叙述乌托邦为一理想中之岛国,行社会主义”,“后世用乌托邦一词为空想的之意”。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出版物更是通常使用莫尔的《乌托邦》的提法。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角号码新词典》乌托邦一词注明:“空想社会(凡不能实现的计划、主张、幻想等都叫做乌托邦)”。

        严复首译的“乌托邦”一词在我国有长久影响,所以在198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拙著《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中,我写道:“莫尔的《乌托邦》这本书,开创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期,也就是近代名为乌托邦的新时期。当时还没有创造出社会主义这个新名词,乌托邦这个新名词使用了很长时间。‘乌托邦’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组成的,‘乌’就是没有,‘托邦斯’就是地方的意思。根本不存在的那个地方,也就是虚无缥缈的那个地方,叫做乌托邦。现代英文utopia一词也是从古希腊文演变而来的。英文utopia,中文译为‘乌托邦’,是译得很好的一个名词,是采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精心构想出来的。近代我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第一个杰出的翻译家严复在1908年出版的由他翻译的《天演论》(赫胥黎著)这一名著这就提出了‘乌托邦’这一译法。中文‘乌’意为子虚乌有,‘托’即寄托,‘邦’乃邦家、邦国、地方。乌托邦就是无所寄托的地方,虚无缥缈的地方。”

        我在这里再补充说明一点:《乌托邦》名著出版于1516年10月下旬,我国最近开始纪念社会主义500年,即以此书的出版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标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