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双周谈

    太空授课为课堂教学带来什么?

    冯铁山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26日   14 版)

        “在太空,我们都是功夫大师。”

     

        “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升起16次。”

     

        2013年6月20日,中国宇航员的“好声音”从遥远的宇宙破空而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进行“太空授课”的国家。

     

        在赞叹我国航天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且让我们将瞩目的视点聚焦到当今的基础教育课堂,这个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些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积极的因素,切实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效益呢?

     

    坚守“教学”与“育人”圆融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历来存在两种思维范式:其一,固守学科发展的逻辑,恪守学科知识的客观性与严密性,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教材现成知识的活动;其二,坚守学生发展的逻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未知的学习活动。

     

        无论哪一种价值取向,均不能否定教学的育人价值,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善的思想道德品质,体现一定阶段国家之于教学的意志。学科、书本知识是课堂教学“育人”的根本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

     

        本次太空授课依托失重的教学情境面向广大中小学操作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个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取向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科学知识普及层面,教学行为也没有局限在科学“事实”的描述上,而是通过营造“中国梦、民族自豪感”的教学氛围,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等国家意志熔铸在教学环节中,借助航空员授课教师之口发出“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等呼唤,将国家之梦巧妙地与个人之梦融合起来,在点燃学生科学探索激情的同时,更注重中国梦内涵的生动诠释以及“祖国高于一切”、“才华奉献人类”等国家意志的深切领悟,使“教学”与“育人”水乳交融起来。

     

    辩证处理“学生好学”与“教师好教”协调的教学关系

     

        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该如何处理“学生好学”与“教师好教”的辩证关系,这次太空授课也给出了理想的答案:其一,从“以学定教”与“以教定学”的视角中确定教学目标与安排教学内容。太空授课所讲解的问题部分来自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体现了授课者“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而“主从结合”的授课队伍安排、太空与地面互动的教学方式确定、现有教学技术条件的有效利用等均体现出“教者好教”的教育理念。其二,正确处理授课者“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与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特性”的地位相结合的关系。宇航员始终保持着自信的微笑,运用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优化了师生关系,增添了课堂教学的魅力。其三,正确处理教师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效能的关系。作为教学效能,上课伊始,3位航天员老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聂海胜双腿盘起,悬在空中打坐,王亚平伸手向他轻轻一点,这位壮硕的“助教”就被她一指推开,“漂”走了。这一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感。授课者再根据“身轻如燕”的教学情境自然生发“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而学生的学习效能则是在太空授课者价值导引下“自立其志、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自健其德”。教师的教学效能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效能基础上,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明确两者的辩证关系,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照亮学生创新学习之路。

     

    有机实施“接受—验证”与“发现—探索”协同的教学方式

     

        “接受—验证”教学方式依托的是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就是教师以毫无错误的方式给学生传授毫无错误的知识,极大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

     

        “发现—探索”的教学方式遵循的是科勒、奥苏泊尔的“尝试错误”与“体验顿悟”原理,最大限度地发掘学习者的学习潜能,让学习者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将学科的、书本的,乃至自然、社会、人生默会知识转化为一种个性化的“我”的知识。

     

        太空授课有效地协同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关系。从教学设计程序来看,教学过程主要由“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体验过程,发现问题——演示现象,验证结果——自主发问,深入探究”四个阶段组成。整个过程,体现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太空授课者一方面恪守科学求真的原则,坚持把太空失重状态的物理科学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发挥了教师主导者的角色效应;另一方面,把提问的权利、发现的权利、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使课堂教学变成生-生、师-生多元互动的过程,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物理现象接一个物理现象和隐含原理呈现的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

     

        太空授课给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不是要求我们否定既有的课改成果,而是点醒我们注意有效地圆融、协调、协同课堂教学的种种辩证关系,力求这些基本关系协同一致,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和谐共振的目的。(作者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