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党委近年提出以问题牵引政治理论课堂教改思路,围绕重大理论、社会热点焦点等研究梳理设置问题,确保授课针对性、感染力。
创新授课模式
“开庭!”随着“审判长”法槌落下,模拟法庭正式开始。
这是“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情景式教学法”的一幕,法庭上各角色均由学员担任。校领导认为,课堂感染力决定学员是否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决定了授课效果”。
为增强政治理论课堂感染力,理工大学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员攻读博士学位,参加中宣部、中央党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培训班和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培训研习,并加大专项学术活动经费支持力度;组织新接收政治理论教员统一到基层部队任代职,并优先选派政治理论教员任学员队主官。他们还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导师跟课制度”,对青年教员授课集中把关。
该校遵循青年学员认知规律,总结出集“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逻辑性、艺术性、人情味”于一体的“五性一味”授课准则,要求教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行“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真正做到“学员喜欢什么形式,课堂就采用什么形式教学”。多样的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增强了授课感染力,激发了学员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
在实践中探寻真理
4月23日,是渡江战役胜利纪念日。大学百余名学员在教员武善彩带领下来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现地教学。此前,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员发现由于学员缺乏对历史的感性认知,对课程脉络感受不深。
该校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始系列化实践教育的探索,充分利用驻地教育资源,按照中国近现代史脉络,组织学员参观静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
在面朝长江的静海寺,学员们在警世钟前感受着近代屈辱的开端;在哀乐低旋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学员们透过遇难同胞姓名墙感受国仇家恨;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学员们面对英雄群雕感受千帆竞发过长江的豪迈。从纪念馆走出后,学员高诗晨感慨:“以前感觉历史离我们很遥远,现在觉得历史就在我们军人身边。”实践的探索,让大家尝到甜头。该校集中力量,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6门核心课程开设系列化实践教学。他们充分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立了40多个思想教育实践基地。
半壕春水一城花。政治理论课教改,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坚定强军信念、投身强军实践的热情。近3年来,该校学员在数学建模竞赛、力学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中获奖385项,其中国际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全国一等奖16项、二等奖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