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本报军事部与南京政治学院合作,从本期起发表“继承传统与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系列文章,围绕如何创新军事文化等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汶川抗震救灾期间,香港一家报纸的一篇文章说:“美军的装备好,美军也救灾,但是美国媒体说,美军没有解放军到灾区快,最重要的是美军没有解放军对民众的那份情……美军的价值观是,民众是人,当兵的也是人,不能因为救灾民而损伤士兵。解放军的价值观是宁可自己流血牺牲也要多抢救一个灾民,于是就有伞兵冒险空降,于是就有突击队探路牺牲。”
这段评价,说出一个浅显道理:不同的军队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军队传统及不同的军事文化。
优良传统“优”在哪儿
邓小平说:“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们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
我军优良传统之所以优良——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人民军队建设和战斗的指导思想,军队建设的一切目标、任务、原则、方法、路径等等,皆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规定。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广大官兵所创造的传统,必然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蕴含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品质。
中国共产党是创造主体。我军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政治纲领的工具,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军魂,这既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优良传统,又是形成优良传统的主因。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我军优良传统的先进性。
为人民服务是最高价值。从秋收起义部队进入罗霄山脉的“约法三章”,到背负着民族希望的向前、向前;从张思德、雷锋等无数英雄模范的赤子奉献,到阅兵式上“为人民服务”的响亮回应,我军所有优良传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指向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人民的,理应就是优良的。
中华文化是历史渊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诞生的以民族解放为己任的军队,吸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精华,以滋养自己的身躯,其传统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品质,富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气派,反映着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昂扬向上的创新品质。
一蓬活力旺盛的根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还说:“一切死亡先辈的传统,……笼罩着活人的头脑。”因此,传统一经形成,就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动轨迹。
我军优良传统是一蓬活力旺盛的根。这是生命的根系,吸吮了土地的营养,根便成了大树生长的营养供体。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这一切,都离不开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无论是军事信息文化,还是军事科技文化,无论是军事观念文化,还是军事制度文化,无论是军营文化,还是网络文化,无论是军兵种文化,还是各具特色的部队文化,都要从传统之根上发出新芽。
我军优良传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这条河汇集了湘赣边、鄂豫皖、陕甘宁、晋察冀、鲁西南等各个革命根据地的汩汩清泉,汇集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各个时期的涓涓细流,汇集了大渡河连、刘老庄连、塔山英雄团、临汾旅等英雄部队的朵朵浪花,汇集了张思德、董存瑞、雷锋、杨业功等英模人物的点点水滴……传统之河流经现在,必然会给当代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留下一鉴“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绿水深潭,留下一片可耕可种、物产丰饶的冲积平原。
我军优良传统是一首充满想象的诗。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说,传统是“人类在历史演进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创造,是伴随着想象产生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革命先辈在创造我军优良传统的时候,带着对美好生活、对民族振兴、对建设和保卫强大国家的想象,带着对有效履行神圣使命、为祖国为人民夺得无数锦旗勋章的想象,带着对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想象,就像吟诵着长长的史诗,留下了足令后辈永久反刍的绵长韵味。
我军优良传统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指引着当今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方向,决定着先进军事文化的品性,规定着先进文化建设的路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不要把传统“冷冻”起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离不开黄洋界上炮声的呼唤,离不开延安窑洞灯光的烛照,离不开横渡长江千帆竞发的引领,离不开上甘岭坑道歌唱祖国的激荡,离不开南京路上拒腐蚀永不沾的榜样……一句话,建设先进军事文化,前提是确保优良传统不失传。如果传统搞丢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
我军传统大多形成于战争年代,带着浓烈的火药味。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传统变得遥远而模糊,继承传统变得不那么直接,不那么迫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很容易销蚀人的理想信念、革命意志、战斗精神。保持、继承、弘扬优良传统,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应兴之举。传统使我们有别于他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基因一样对待传统。保持优良传统不失传,不是要把传统“冷冻”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弘扬,是创造。要善于把握优良传统的精髓加以继承,努力赋予优良传统新的实现形式,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