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花房”流淌浓浓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1日 04版)

        6月19日,记者来到山西省原平市楼板寨乡西庄村,走进被叫做“花房”的一个普通农家院落。只见院内,处处干干净净,宽宽敞敞,在暖暖的阳光下,各种花儿灿然开放。贴有壁纸的屋子里有床有炕,温馨明亮。炕上的两个残疾孩子,用抽搐的残手欢迎着记者,让人看着心疼。

        “妈妈来人啦!”一个看上去只有四五岁的男孩,话语有点含糊,高喊着向院外田野里跑去。从庄稼地里走来的妈妈郭改然,脸上黝黑,身着短衣,头发已花白,裤腿上沾满了泥巴。她迎面把男孩儿一把紧紧抱住,疼爱地责怪道:“爱民,別乱跑,摔着咋办!”

        “妈妈回来啦,妈妈回来啦……”这时,一群孩子一窝蜂似地扑向郭改然,抱腿的抱腿、搂腰的搂腰,很是兴奋。行动不便的在炕上打着滚,腿脚灵便的在一旁跳舞、唱歌,一个残疾女孩子在一个玩具车上急得一蹦一蹦的,郭改然赶紧笑着低头亲了她一下,才止住了女孩儿的焦急。“这个叫爱民,这个是爱善,那个是爱华……”郭改然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她的孩子们。

        中午时分,院内走进一个面容消瘦的男子,能跑的孩子一窝蜂地迎了出去,叫着“爸爸”,他便是郭改然的丈夫陈天文。谈起这群残疾孩子,陈天文打开了话匣子:“这些捡来的孩子都是改然的心头肉。1989年4月,她进城时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残疾女婴,听见孩子哇哇直哭,她心一软,就一咬牙收养了下来,之后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24年来,她一共养了39个曾被遗弃在街头、车站、路旁的孩子。每天给他们洗脸、洗手、洗脚、喂饭、穿衣的时间,就在10个小时开外,一家人忙得团团转,几乎没有歇息的空儿。这些年,花光了我当搬运工挣的钱,还把儿子、儿媳也拉了进来。受的难就无法提了!”

        对郭改然的举动,起初不用说村里人,就连她的孩子也不理解。大儿子陈俊伟讲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他说:“打记事起,家里除了过节能吃上肉,平时能吃饱就算不错了。为了生计,我早早辍了学,先是帮忙照料残疾的弟妹,长大些便去了当地一家水泥电杆厂打临时工挣钱。”21岁那年,与父亲的一次冲突,彻底改变了他对父母的认识。“那个晌午,从地里劳动回来,我就着咸菜,喝多了酒,咆哮着质问爸妈,孩子越来越多,又有残疾,你们究竟图个啥?我的喊声惊呆了炕上地下的弟弟妹妹,家里一下子静得出奇。父亲平生第一次铁青着脸,甩出一句话:‘你也是我要来的,和他们一样,我们也没嫌弃!’几个月后,我费了一番周折,查明了自己也是被抱养的。想着21年来。养父母待我与他们亲生的儿女没有一丝区别,我震撼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甘愿做父母的帮手,一家人苦在一处,乐在一起。”

        世上还是好人多!记者看到,“花房”内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照片,干部、大学生、工人、农民……都把浓浓的爱意洒向这里。在一组大学生与孩子们玩耍的照片前,郭改然含着泪花讲出了“花房”诞生的故事:2010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的大三学生苏家铭,从网上知道了这个特殊家庭的事后,便萌发了为这个家庭拍摄纪录片的想法。之后的两年里,苏家铭5次来到这里,和他们同吃同住,拍了70卷带子,做出了《花儿哪里去了》这部17分钟的纪录片。后来这部片子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和“最佳纪录片奖”两个大奖项,获得了3600美元的奖金,苏家铭接着把全部奖金寄来给孩子们用。同年5月,苏家铭在微博上成立了“花儿基金”,此后半年时间里,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6万元捐款。用这些善款,苏家铭和“花儿基金”的志愿者们帮助郭改然在村里购置了一套房子,并把它命名为“花房”,寓意是让“花儿”在这里自由生长,快乐绽放。

        “花房”流淌着爱,政府每月发给每个孩子1000元的收养费,众多人前来看望,外地人不断通过网络献上自己的爱心,为孩子捐款、捐物。有的要包养孩子,有的要资助“花儿”上学、有的筹集医疗费……在郭改然的记事本上,详细记录下了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在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们在院里建起“花儿学堂”,添齐了桌椅板凳、教学用具,同时也增加了床铺、衣柜等家具。大哥陈俊伟也自然当起常任“教师”,一些师范院校的在校生也利用假期前来支教。

        大大小小孩子都挤在“花儿学堂”学习,总不是长法!郭改然又与志愿者们一起,忙碌孩子们上学的事。因为肢体残疾,不能够正常外出上学的,先在家庭学校学习,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传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把其他孩子送出去上学,几个长大的孩子陆续上了幼儿园,每天有专人接送上下学。郭改然说:“我终究会离开人世,但房子永远是孩子们的。这是家铭和好心人在‘爱心微博’上办的大好事,娃娃们好了,我也知足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们有文化,学点本事,长大了好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