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信息与动态

    “吐火罗问题”学术座谈会举行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9日   11 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近日举办了“吐火罗问题”学术座谈会。来自国内外不同学科的近30位学者与会,分别从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体质人类学、分子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吐火罗问题原是由语言学家所导引出来的。欧洲语言学家在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于新疆获得的公元5—12世纪的古代写本中,发现了一种十分古老的原始印欧语——吐火罗语,并认为这种语言很早就已从印欧语系中分化出来。有学者就此提出假说,认为新疆最早的居民就是吐火罗人,并和新疆孔雀河流域发现的古墓沟遗址联系起来。作为古墓沟墓地的发掘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炳华通过对考古材料的详细分析,指出语言的传播、人群的迁徙与文化的扩散的关系十分错综复杂,语言学推论与考古学资料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上述观点只能是一种假说,尚未得到考古证据支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李锦绣从文献角度探讨了与隋唐时期吐火罗国相关的几个问题。她根据于阗出土唐代汉文文书中的“头货里”、“□货坊”的记载,认为唐代于阗有吐火罗人居住。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从原始文献出发,对“toγri”一词进行了探讨,认为toγri一词是高昌回鹘时期使用的,是高昌摩尼教慕阇对于东方教区的代指,为解释所谓的“吐火罗语”的名称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复旦大学教授李辉、韩昇指出,引入DNA技术或许是解决吐火罗问题的一条新思路,从DNA分析来看,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就已经大规模混合,而且混合程度已经很深。(陈晓露、刘子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