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5日 星期六

    探 索

    让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5日   10 版)

        眼前的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生姚铭浩,沉稳、谦逊,但谈及母校,他却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三年前,我的高考分数低于本科线30分、英语成绩不及格,我的心沉入了谷底;但是,三年后的今天,我收到了香港理工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并获得‘2012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是母校港大思培学院让我一步步重拾自信,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成立的高职院校,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站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肩膀”上,将国际化元素融入本土特色,从关爱学生的点滴做起,让每一位学子在这里重新找到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一场“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博弈

     

        走进港大思培,很多人会惊讶于学校的开放程度。全英文授课、通过小组和圆桌形式开展教学、学生与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与周边众多的研究生院和本科高校一样,这所大专院校也创设了“没有围墙的校园”。

     

        “国际化”是港大思培最大的特色,也是港大思培的立校之本。如今,学校的外籍教师、海归教师和本土教师各占三分之一。学院院长何若全告诉记者,学校的教材、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部分专业的校内成绩直接与国际专业学会资格考试挂钩。

     

        为了让学生实现“在国内留学”,办学之初,港大思培学院就引进了香港大学质量保证监控体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Derrick老师介绍,学校的教学计划全部经过香港大学审查和修改。每学期,香港大学专业教育学院会到学校观摩教学、开展教学研讨。“因为质量得到认可,学生在完成指定学习任务后,还可获得香港大学颁发的副学士学位。”

     

        “多年来,学校积淀了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许多学生成功赴香港乃至国外继续深造。但‘副学士’学位要求高、侧重理论教学,许多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适应,从听不懂发展到没兴趣,造成了国际化过程中的‘水土不服’。”何若全表示,单纯追求“国际化”,而忽视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学校不想看到的局面。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融入“本土化”,港大思培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从今年9月份起,学校将在学生大一结束时实行“分流”,一部分按照国外的“副学士”标准培养,为学生海外升学奠定基础;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按照境内跨国企业的需求培养,采用双语教学,并加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环节。

     

        “‘分流’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强化英语能力、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具针对性。”学校物流专业瞿亚森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增加了实训环节,学生上课不再低头玩手机,一些学习不主动的孩子也开始变得好问问题。

     

    让学生在“关爱”中转变

     

        在港大思培,许多机关干部都会主动到学生宿舍去督促睡懒觉的学生上课;或者自掏腰包带着他们去野炊、吃自助餐,借机和学生谈心,拉近距离。去年9月,港大思培学院推出了全员“导师制”教育工程,连学院的几位院长也不例外。导师们的职责很明确,就是在日常活动中和学生交朋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态。

     

        当好这个“导师”,港大思培的老师们费了不少苦心。为了约一位同学出来,瞿亚森老师想出了开会、吃饭、打真人CS、唱KTV等理由;王玲老师则在“微信”上建起了互动群,随时和学生聊天。“起初,学生们都不说话,我便在网上找些性格测试、笑话发到群里,各式各样的话题让交流逐渐多了起来。”

     

        “过去不少大专生觉得前途渺茫,缺乏兴趣、自信,导致他们在行为上消极怠慢。”裴玉仁副院长说,因此,港大思培把每个学生都视为人才,在关爱中帮助学生找到最美的自我,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第一节英语课就让我改变了对英语的看法,老师通过‘英语接龙’游戏、互动式教学鼓励我们开口。课外,还有免费的英语辅导班、英语俱乐部等学习平台。”第一个学期结束后,夏有为的英语等级便由C-上升为C+,甚至都敢和陌生老外沟通交流了。

     

        为了方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港大思培引入互联网、电子学习平台等,形成了多元化、灵活多样的教材体系。学生刘明婷告诉记者,“学校的‘HeLP’网学习系统将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的课件、实践方案等统一挂上网,还有辅导与自测环节,方便我们自主学习。”

     

        “平时,学校还会举办励志讲座、主题班会等,安排学长在晚自习坐堂辅导。”何若全表示,学生从心底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这种关爱会在无形中化为学习的动力,他们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上逐渐转变了。

     

    社会是学生成才的广阔舞台

     

        从课外活动现场赶来的董高洁,齐耳短发、皮肤黝黑,是金融专业的大二学生。她笑谈自己是一只“旱鸭子”,却作为学校龙舟队队长,率队夺得“2012年度苏州金鸡湖龙舟赛”女子组冠军;她在老师指导下创办的“龙游社”,把课堂上学到的管理、营销知识运用于实践,在校园开起了奶茶店,用奶茶店的盈利支撑社团运作、支持慈善事业。

     

        在港大思培,像董高洁这样积极融入社会锻炼成才的学生并非个例。学生岳疏影告诉记者,社会调查在港大思培是必修课;英语演讲社的成员与外企高层同台竞技;酒店专业的实训则是开设一家对外营业的咖啡厅。

     

        学校规定,每天下午4点之后,不再安排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主动去敬老院、社区做志愿服务,积极参与“culture night”等跨文化交流活动,策划、实施爱心义卖,他们的独立精神、大胆创新意识被唤醒,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

     

        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较早接触社会,锻炼交流沟通、协调合作等能力。得益于学校的培养,姚铭浩在2012年AIESEC(国际经济学商科学生联合会)春季海外志愿者的纳新中脱颖而出,成为AIESEC中国大陆区唯一一名大专学历的海外志愿者。如今,来自江西的他正努力让AIESEC平台惠及家乡的学子,让公益的精神得到更多的传播,履行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

     

        一家企业高管这样评价港大思培的学生,“他们不仅英语水平好、沟通能力强、团队意识强,还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正因如此,港大思培学院几年来已有二百多名毕业生成功到境外继续读本科;学校的多名毕业生在渣打银行、迪拜帆船酒店等单位实现高端就业。何若全介绍说,苏州港大思培学院地处国际化高等教育示范区,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很明确,要在英语水平、跨国职业知识和国际视野三个方面着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跨文化职业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