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2日 星期三

    关注道德提升③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让百姓叫好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2日   02 版)

        当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诚信缺失事件屡屡发生:虚假广告触目惊心,“问题字典”令人唏嘘,徇私舞弊、婚恋陷阱等失信现象防不胜防,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一再挑战公众底线。自去年5月以来,诚信缺失问题的解决成为各省市破解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的突破口。一些地区和行业积极探索诚信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取得了可喜成效。

     

    “诚信政府”带动社会诚信

     

        从“失信”走向“诚信”,是一项关涉各界的系统工程,政府、企业、个人都责无旁贷。其中,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执法者,它的行为对整个社会起到导向作用,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与关键。

     

        要在社会树立诚信,政府应该先行,安徽合肥深谙此理,在全市的信用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从党委政府做起,大力培育和弘扬诚信文化。

     

        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年来,我们恪守‘三项承诺’,即‘大建设不挤占民生工程一分钱’;‘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不差工人一分钱’;‘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不得在银行发生一起逾期贷款’。我们及时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积极化解一些学校建设等遗留债务。我们及时兑现新型工业化、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对策。我们在招商引资中以诚相待,说到做到,对承诺的事项从不失信,对应该给予的政策坚持落实到位。”

     

        无独有偶,贵州省提出当前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做“诚、减、效、平”政府,“诚”就是指政府要讲诚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能兑现的才承诺,承诺的要兑现。这样的诚信政府是老百姓愿意看到的,也是社会诚信建设的点睛之笔。

     

        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说,现在政府越来越注重诚信政府建设,用实实在在的诚信行为,树立政府公信力,使一诺千金的信守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也是带动社会诚信的有效举措。

     

    坚持制度“守信”、文化“护信”

     

        “不合理制度‘诱逼’虚假失信问题,表现为虚假失信的行为未能受到社会系统的普遍惩治,致使投机失信获利,投机钻营易于成功,使得违法成本与风险低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淑芹认为,虚假失信行为的低风险性和高获利性的社会现实,不仅会打击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想望,消解人们的诚信道德信念,而且会诱致社会成员的投机失信牟利的企图和行为。

     

        “文明作担保、诚信作抵押”,这个办法听起来新鲜,辽宁省营口市却早已将其运用得有声有色。2003年以来,营口走出了一条“富民修德”之路,在十星级文明户中实施“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即给文明诚信的十星级文明户发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的信用贷款,鼓励其勤劳致富。“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对“十星级”文明户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市涌现出31962户“十星级”文明户,11237户获金卡,金卡贷款授信总额49300万元。用合理的制度规避失信行为、奖励诚信行为,这样的制度保障,让诚信从“奢侈品”回归为勤劳致富的“必需品”,并取得了经济富裕和道德建设的双赢效果。

     

        今年4月,全国各地掀起规范失信行为的热潮。我们看到,针对违法虚假医疗广告充斥荧屏报端、屡禁不止的顽疾,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打击违法虚假医药广告专项行动;山东德州启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上海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全面推进牛羊肉、乳制品、食用油等追溯系统和应用,将存在严重失信企业及有关责任人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这些消息传来,各地百姓齐声叫好。

     

        “减少社会不诚信行为,也要倚重文化的力量。如果能够把诚信‘种’进人人心里,形成一定的社会共识,营造出崇尚诚信的社会文化,那么违背诚信的现象就有望自然减少。”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指出。

     

        ■记者手记

     

        中国历来是个注重诚信的国家,诚信在今天依然是人心所向。诚信作为一种要求是相互的,不能只拿来要求别人。你诚信我也诚信,大家都要诚信,才能构建良性发展的社会秩序。诚信固然离不开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但再好的自觉性也要有制度作保证。重塑社会诚信,离不开政府引导、制度保障和文化护航,还有你我的切身参与。(本报记者 方 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