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7万,死亡近10万。在临床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数属中晚期病例。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5年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年生存率较低。以经济发达的上海为例,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44%,与美国形成了20个百分点的差距。
长期以来,结直肠癌的治疗有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三大手段,其中外科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上世纪90年代,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率先提出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对患者而言,这一模式不仅避免了因往返于各科室而贻误最佳治疗的时机,还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医生来说,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可丰富其肿瘤临床知识,提高诊治水平。最新研究显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取多学科治疗模式,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提升20%左右,达到50%至70%。
目前,该模式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趋势,多数国外的大型医院和肿瘤治疗中心都已采用。但在我国,能够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患者还是少数。为此,我国日前正式启动“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综合诊治交流项目”,这是首个在医院层面推进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模式的学术交流项目,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携手赛诺菲联合开展,首批将覆盖12家医院,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惠及更多结直肠癌患者。(作者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