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瑞士阿尔茨海默协会最近的统计,到2050年全世界患失智症(即俗称痴呆症)的患者可能会达到1.15亿人。欧洲将从如今的1000万人增至1900万人。
在如今欧盟15-64岁年龄段中,每100位劳动人口中就有两位患有失智症,同比到2050年将增至5人。
失智症同其他老年病一样,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愈来愈高。在瑞士,7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还不到1/8,但80岁以上老人中患病率就高至1/4,而90岁以上老人中比例更可能高达1/2了。恰恰瑞士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号“长寿国”,也是欧洲的第一长寿国,“寿星”自然比比皆是,失智老人随处可见也顺理成章。
更让瑞士人担忧的是,随着预期年龄的继续提高,瑞士的失智老人人数还将不断攀升,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人数还将至少翻倍。绝大多数家庭将有至少1名失智老人须照顾:暂且不说病人遭罪,光照顾病人就要耗费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给社会也带来了沉重负担。
目前,约占60%的老年失智症患者是在家里接受照看,由于缺乏特别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加上也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他们的亲属往往苦不堪言,甚至感觉度日如年。据调查,患者家属反映说“体力透支”、“睡眠不足”的有之,抱怨“不得不辞去工作”或“已影响自己工作效率”的有之,承认“生活已完全乱套”或“自己也因此而累得生病”的有之。
为了让这些的老人也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并由此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瑞士设计了很多办法和辅助工具,比如嵌入GPS-卫星定位系统的袖珍仪器,可以让患者在固定区域内自由活动,而每当患者离开规定的安全区,就会自动发送短信或发出铃声作警示。
发明家则设计了五花八门的专供程度不等的失智者的玩具、平板电脑、收音机、读书机、智能轮椅车、手机、手杖、图书、健身器、健脑游戏机等,而且多具备操作异常简单、锻炼脑力甚至帮助定向等功能和特点。
此外,固定在床边或门上的传感器也很有用:一旦患者从床上起身或开门,就会发出信号向护理人员报警。这类装置至少可以让看护或亲属在夜里睡上几个小时的安稳觉。
失智症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缓解其症状的手段也越来越多,例如药物治疗就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仅在瑞士一地,每年都有数十种新药问世。这能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需要护理的时间。
瑞士人倒不像许多国家那样,将阿尔茨海默症意译为“痴呆症”,而一直明智地称之为“失智症”,。
不少瑞士专家提倡以一种非强迫性的新方式来“善待”失智症患者。他们指出,不将失智症患者视为“异类”不仅意味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且也可以让患者处于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里——这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病人消除紧张和缓解种种失智症状。他们重申:“失智是因年龄增加导致的脑动能退化引起的,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说只是一种正常的老化现象。我们必须学会正确接纳他们,而不是排斥他们。”
苏黎世新成立了一家示范性的开放式失智者护理院,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封闭式的失智者护理院。在那里,所有的失智者都被尊称为“居民”而不被称为“病人”。在种种科技设备的帮助下,整个护理院都处在高效、安全的科学管理之中,更可贵的是受过严格职业训练的护理人员个个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居民”们可以如同健康人一样自由活动,只有那些失智程度最严重的老人才会受到专门照顾,但这种照顾又是尽量适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