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领导人即将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新型大国关系”话题骤然升温。美国知名中国问题权威蓝普顿教授最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国际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20世纪那种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必然走向对抗的理论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的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美中应以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构建美中新型大国关系。
蓝普顿教授是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前会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项目主任,对中国有30多年的深入研究。他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美中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当前,任何大国都无法承担起对抗与冲突的后果,因为每个大国拥有的大量核武器可以瞬间将对手毁灭几十次,甚至几百次。而且,气候变化、控制核武器扩散、全球性疾病、金融市场稳定等国际重大问题都需要美中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合作,才能得以解决。
蓝普顿教授指出,2012年2月习近平成功访问美国,美国领导人、学术界以及广大民众看到了习近平拥有开阔的胸怀,以及与美方合作和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愿。习近平还访问了很多美国人自己都没去过的爱荷华州,这给美方留下了很深很好的印象。
蓝普顿教授早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大多数美国智囊、学术界和政府决策层,都希望美中两国领导人能尽早坐在一起,商讨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认为两国领导人越早会晤,就越能尽早充实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也就越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在蓝普顿教授看来,美中新型大国关系的具体框架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增加两国领导人会晤与对话的频率,确保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峰会,这还不包括在二十国集团及APEC峰会等多边场合举行的双边会晤。双方可以坦诚交流各自的核心利益关切,共同关心的地区和热点问题;确保相互考虑和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相互正确判断和理解对方对地区和热点问题的立场;为近期合作和长远战略合作确定基调和方向。
其次,进一步明确各自主管美中关系和对话的领导人,确保美中双边重大事件或重大地区和热点问题突发时,相关领导人能及时沟通。
第三,进一步深化双方军事对话与交流,确保其不因任何突发事件而中断,并加强战略互信。随着美国推进军事亚太再平衡和中国军力发展,美中军事猜疑、误判和对抗的风险增加,双方必须保持顺畅的军事领域沟通交流。
第四,双方领导人在引导各自民意方面发挥更多作用,正如当年的尼克松和基辛格以及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人一样,积极引导本国民众正确理解对方国家,减少负面宣传。
第五,在保持高层对话的同时,重视和扩大地方政府在稳定美中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姊妹省州、友好城市和相互投资等方式,加强地方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发展依赖与合作,为美中关系增加更多的稳定剂。中国企业在南卡罗来纳州、明尼苏达州、肯塔基州等地方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就业,让当地的国会议员和地方政府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不少议员甚至开始为中国说话,这是很好的势头。
(本报华盛顿5月31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