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人生三昧

    童话至真

    小 山 (福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31日   16 版)

        不止一次听到我们的童话作家告诉读者:童话是真的。

        是真的吗?

        你是说驴小弟变石头是真的?来自另一个星球上的小王子是真的?蜘蛛救了一头猪也是真的?正常的成年人不禁要问。

        这里所谓的正常人,是指被坚硬的生活磨掉了想象力的大人——他们当上爸爸妈妈了,他们的特点是为稻粱谋日夜辛苦,再也不愿相信看不见的东西,以至于他们听到童话的时候,要么一笑置之不以为然,要么反诘几句话,批驳你的幻想症。童话作家是了解他们的,比如圣埃克苏佩里,在完成《小王子》后本来要题献给一个成年人,后来转念一想,还是把童话献给了这个成年人“是孩子的时候”。他明白,成年人一旦“正常”起来就不会理解童话,更不用说喜欢了。而孩子们的态度却是两样。

        想想吧,哪个小孩不是仰着脑袋听童话听得津津有味,讲完了还意犹未尽不肯入睡?哪个小孩没有期待过在树冠上看见大龙猫?他们相信,童话是真的,所以他们的期待往往不会落空。孩子们的眼睛如同星星一样纯洁,他们能看见的事物,常常是成年人已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了——这令人感到悲哀。

        可是那些身体力行写出童话诗篇的人却深谙:童话确实是真的。他们不仅听到了美人鱼的倾诉,而且在深夜亲眼目睹极地快车从家门口风驰电掣……于是,他们记录下这些故事,并负责任地告诉读者:用心灵的眼睛去看就看得见,用心去倾听就听得清。当然了,如果你的心涂抹了尘垢,那便怪不得你在童话面前呆滞得像个傻瓜了。童话不计较你是否瞎子聋子,因为失明或者失聪的人未必不对童话心领神会,哪怕他们已经成年。他们的眼前和耳边也许都是阳光与音乐。当然了,童话作家更多的时候愿意面对小孩子,他们是不折不扣忠实的知心人,他们总是信心百倍地坚定地说:哦,那些童话是真的……

        是真的。安徒生小时候的确是丑小鸭,长大后变成了天鹅。王尔德的邻居就是一个自私的巨人,由于耶稣,这个有花园的巨人最后拥抱了孩子们。一头猪赢得了一个人的心,怀特像童话里的蜘蛛夏洛一样爱它,为救它心急如焚,生活中的确有过这码事。于是,怀特不但用童话《夏洛的网》记述了这个故事,后来还用一篇特棒的散文复述了这件事。对了,《小王子》里说到玫瑰佯装咳嗽也来自真实生活,圣埃克苏佩里的妻子康素爱萝就是那支时而矫情的玫瑰,在与妻子争吵后他甚至乘飞机逃跑到沙漠上,差点丢了性命。再说一下那个小坏蛋木偶吧,谁能说我们家里没有一个愿撒谎的小破孩儿呢?所以,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也不是空穴来风。

        童话不仅仅来自于生活之真实,更重要的是说出了真理。记住哦,我们了解和喜爱的那几个经典童话故事,均不是黄口小儿编造出来的,而是出自几位人生阅历丰富,具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家之手。在心灵几经创伤后,他们才讲出了这些饱含人生真谛的故事。写《渔夫和金鱼》的普希金、写《小王子》的圣埃克苏佩里、写《自私的巨人》的王尔德,他们又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家——童话纵然是给孩子阅读的,童话也属于成年人。最优秀的童话是真理的诗篇,无论言说哲学还是言说信仰,对我们这些长大了的人同样富有启迪作用。因此,《儿童文学》杂志倡导的“适合9—99岁公民阅读”的办刊理念,真真是具有真知灼见的。

        至于我自己,如童话中所说的,在看见过青鸟之后,享受到了幸福。所以,我更是坚信:童话是真的!

        (作者为儿童文学作家、职业文学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