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

    合力破解“就业难”“难就业”

    东北大学校长 丁烈云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9日   15 版)

        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高校工作者,我认为就业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就业难”,毕业生“无业可就”,这是经济形势、国内宏观就业形势压力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另一个是“难就业”,毕业生“有业难就”、“有业不就”,这涉及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工作体制、毕业生择业取向等一系列问题。

        对国家而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将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之一,把就业质量纳入人才培养评估体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招生专业,调整学科布局,解决就业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同时,还要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途径,搭建就业平台,增加就业岗位,全力促进就业。

        对用人单位而言,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就业环境,破除学历、性别、工作经验等人为障碍;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交流,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搭建实习和就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系列服务。

        对高校而言,要确立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将“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的主流价值观贯穿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有效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使“成才报国”成为学生就业的自愿选择;要把最优质的资源配置给学生,改革课程培养体系,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跨校联合培养,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等方式,形成全方位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体系,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要树立“全员参与就业”意识,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普遍指导、分类指导、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生涯发展指导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生涯管理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择业发展观。

        对学生而言,要拓展视野增加社会阅历,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着力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对自身实际和未来发展有客观准确的分析和定位,以乐观心态、冷静心态、主动心态面对就业。提升自身人格素养,培养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成为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的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