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贴牌”洋奶粉何以大行其道?

    胡印斌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7日   02 版)

        据央视报道,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洋奶粉品牌很多都是“贴牌”生产。在央视的调查中,记者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1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

        门槛极低的“贴牌”,低价贱卖的“原产地”,这样的消息让买洋奶粉的妈妈们情何以堪!什么“100%原装进口”,什么“新西兰妈妈首选奶粉”……这里强调的“产地”云云,是以产地为号召,向消费者暗示产品的安全性。也因此,这样的产品推介当然不是什么“打擦边球”和“钻制度的空子”,而是赤裸裸的商业欺诈,是一种刻意的虚假宣传。

        对此,监管部门理应追根溯源、调查取证,查清造假的脉络。一方面,从市场准入入手,依法严厉查处那些虚假宣传;另一方面,要实现常态化的信息披露,改变奶粉消费中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扎紧篱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因这种乱象而受到损害。

        不得不说,“贴牌”洋奶粉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与国产奶粉每每让民众失望,甚至产生信任危机有关。这些年,消费者将大把金钱扔在“洋奶粉”上,决非一日之寒。此前,中国乳协负责人在多个场合将信任危机归结于三聚氰胺,但即使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乳品仍在不断曝出负面新闻,不断削减消费者的信心。

        由此可以看出,崇尚洋奶粉折射出民众在奶粉消费中的纠结和无奈。既然消费国产奶粉存在不测的风险,那么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大,无非是价格上选择贵一些的,品牌上选择带“洋”气的,个中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动辄指责消费者盲目追捧洋货,迷信外国品牌,有失公道。

        那么,如何才能提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关键仍在于强化监管、规范生产、行业自律。此前,有国内乳业巨头曾表态说,“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其实,是不是“妄自菲薄”,巨头说了不算,还得消费者说话。

        让所有的妈妈不再焦虑、不再纠结,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茁壮成长,就不能听任奶粉的“江湖”上游弋着这样那样的不安全幽灵,这是底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