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5日 星期三

    从宁波审判全国特大制售地沟油案,看——

    黑色产业链为何难斩断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5日   05 版)
    CFP

        黑夜掏捞、深山炼油、秘密运输、“现代化”加工、批发零售,销售范围遍布14个省,金额近1亿元……最近,浙江省宁波市中院对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全国特大、全环节生产、销售地沟油系列犯罪案件作出一审宣判。

     

        柳立国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鲁军等其他6名被告人被判处执行有期徒刑14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卜庆锋和袁一、陈保刚以及其他10名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5年、11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

     

        透析这一案件,除了发现一条触目惊心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更能发现数次阻止这起特大地沟油案发生的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却被屡屡错失,令人扼腕。

     

    “环保”企业脱监管

     

        案发前,柳立国的企业一直顶着“绿色环保企业”的光环,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卷入这场大案。柳立国曾经办过山东平阴县昌顺油脂加工厂,这是一家食用油企业;之后,他又创办了山东省济南博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生物柴油。

     

        因市场对生物柴油的需求减少,生物柴油受挫之后,2007年,柳立国再次“转型”,转向餐厨废弃油回收后的再加工业务,一头扎入了地沟油之中,直到2011年案发,他从事地沟油业务长达4年,却一直未被当地相关部门发现。

     

    回收链条没斩断

     

        在这一案件中,柳立国的油料来源,主要来自于浙江等地,掏油工将搜集来的油污原料经过粗炼后,经过层层累积,聚少成多,转卖给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地沟油“原料”收购上来之后,“格林公司”要进行“酸价”检测,然后进行包括脱酸、脱臭、沉淀等环节在内的提炼和加工,生产出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非食用油对外销售,从中赚取高额利润。至案发,已销售9991万余元。

     

        直到2011年,警方根据举报,发现了宁海一处炼制地沟油作坊之后,才顺藤摸瓜,追查到柳立国。

     

    规模销售未发觉

     

        这起案件的被告人中,河南郑州市庆丰粮油市场宏大粮油商行业主袁一是个引人注目的零售商,她较早地从柳立国处进货。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初,袁一通过介绍,从柳立国处先后购入总额为300余万元的地沟油。

     

        明明知道从柳立国那里购进的油有问题,袁一却一直把从柳立国处购进的油,称为“米糠油”,以此为遮掩,干起了零售地沟油的行当。

     

        这价值300余万元的地沟油中,有价值295万余元的油被袁一灌装,零售给周边的工地食堂、夜排档、油条摊业主,甚至还加价销往河南新乡、三门峡等地的粮油经销企业。大批的地沟油流入市场,却一直未被发现。

     

    企业管理再缺位

     

        通过袁一,柳立国结识了河南庆隆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保钢,再通过陈保钢,和河南惠康油脂有限公司建立了联系。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惠康公司”陆续从柳立国处购进地沟油,并且和正常的豆油勾兑后,一些作为食用油出售,另一些用于生产饲料或作为药物的培养基,其中销售给食品企业的达100余万元,销售给相关饲料企业、医药企业的共计1.8亿余元。

     

        如果这些食品或者药企能加强检测,在最初进货时,就能及时发现,或许这起案件也不至于酿成特大案件。但是,这些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始终未能生效。

     

        除了从柳立国那里进货,2011年5月至6月,“惠康公司”还从庆隆商贸有限公司处购进了柳立国生产的地沟油,并冒充正常豆油销售,这块的销售金额也达到2000余万元。至此,这次特大地沟油案件已经酿成,无可挽回。

     

        剖析宁波中院判决的这起特大地沟油案件,这中间,既有监督机制失效、监管缺位的问题,也有一些食堂、夜排档、油条摊业主等贪图便宜、忘记公共利益的问题。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人民的消费权益时刻放在心中,更多地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政府职责,使地沟油不至于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此外,还应加强地沟油转化利用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斩断地沟油非法流向市场的链条,以达到治本的目的。(本报通讯员 黄 宏 贺 磊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最严格制度”要有最严格执行

     

        民以食为天,让人民能够放心食用食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央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及其工作部署,给近来深陷“问题食品”苦恼的百姓带来了信心。

     

        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代价,政府的态度一向是明确、坚定的。可以预期,随着监管、查处力度加大,曝光出来的问题食品还可能增多。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冷静看待问题,不被一时现象所惑。

     

        问题食品曝光多了,一方面表明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政府加强监管,媒体积极介入,把原本“潜伏”的问题揭露出来,使问题公开透明,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问题食品频频被曝光也是“食品安全保卫战”升级的信号。

     

        为了让百姓吃得放心,关于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的司法解释,首次对“地沟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强调利用“地沟油”加工食品,致人死亡的最高可判死刑;对食品监管失职渎职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监管渎职最高可判十年”。重典治乱,对不法分子和监管渎职的公职人员是威慑,对人民群众是福音。

     

        为了维护食品安全,国家除了完善法律法规,还新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力图解决“九龙治水”等痼疾,减少监管和治理成本,更好地实现监管目标。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牵涉多个职能部门,哪一个环节出现缺位,整个监管链条就可能断裂。因此,加强监管还需相关各部门认真履职,彼此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要使“最严格制度”发挥作用,靠的是严格执行。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执法不严、惩处乏力,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是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央的态度和部署给了人们信心,而维护这种信心,需要监管执行真正严起来、硬起来,以实际行动惩处害群之马、震慑不良商家,营造起安全健康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据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张米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