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儿童期较常见的生理残疾,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两个脑瘫患儿。目前我国脑瘫患儿有300万人—400万人,每年新发病约有6万多例,其中0岁至14岁的重症脑瘫儿童约有70万。
由于该病通常伴有智力障碍,所以对于每个脑瘫患儿的家庭来说,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有一些无良商家,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违法打出虚假医疗广告,利用人们“有病乱投医”的心理骗取钱财。很多不科学的疗法不但对疾病无益,还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患者的家人只要多了解一些脑瘫的知识,就有可能避免上当受骗。
小儿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数伴有言语、语言障碍、智力发育迟缓、感知觉异常、癫痫等,是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继小儿脊髓灰质炎控制后,儿童主要的长期或终身致残性疾病,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一大难题,以往曾被视为“不治之症”。在祖国医学中,该病属“五迟”“五软”等范畴,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髓海空虚;后天哺养失调、脾胃亏损、气血虚弱,以致筋骨肌肉失于滋养,经脉运行不畅,肌肤失其温熙所致,其病位在脑。
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新的标准,脑瘫按临床表现分为六种类型,即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按瘫痪部位分为五种类型,即单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四肢瘫。脑瘫儿童不仅有运动功能的障碍,还多伴有智力、听力、语言、认知、运动、精神心理等多方面问题。由于该病是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伴有言语、认知、行为异常及癫痫等并发症,原因复杂,多脏器损伤,临床表现也很复杂,故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系统的治疗,才有可能达到身体功能恢复、生活自理及回归社会的目的。
在治疗方面,目前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利用头针、手针、面针、颈针、腹针、腰针、推拿疗法、中药等,与现代康复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音乐治疗、心理治疗、瑜伽康复相结合,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如果过分夸大某种单一治疗方法,如手术或药物,或单一的功能训练、秘方、偏方、经验方等疗法,而忽视综合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责任担当,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治疗康复都是片面的,不切合实际的。
此外,为减少和避免脑瘫发生,应注重残疾预防,从源头抓起。首先是婚前医学检查。育龄母亲要做到孕前检查,孕期保健,避免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其次,产后要进行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相关医学检查,脑瘫的诊断首先要到当地权威的医疗机构,如神经内科和儿科进行科学诊断,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特别要注意的是,0岁—6岁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脑组织各部位功能尚未专一化,可塑性和代偿性强,是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这些都是脑功能康复的潜在基础。这一黄金时期,神经系统各部位功能正在发育,是发挥脑的可塑性和代偿能力的最有效时期。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总结,影响脑性瘫痪患者康复疗效的因素除与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有关外,主要与接受治疗康复的年龄、时间、类型、病情程度和有无合并症有关。因此,要做到关口前移,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选择权威康复医疗机构,切勿相信虚假广告。只有接受科学、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才是脑瘫患者早日康复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