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这句话出自世界上第一个护士、也是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他们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照亮了患者心中的希望。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在我们身边,并不乏这样的美丽天使。以下这组讲述出自北京医院管理局最近选拔的28个“最美护士”。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她们的讲述,再次让我们感到了护士这个岗位的平凡与不平凡。
针尖演绎的“指上芭蕾”
讲述人:北京儿童医院输液室护士 牛丽欣
“我家孩子的血管不好找,我们从老家千里迢迢赶到这里输液,就是为让孩子少受点罪……”,在我们北京儿童医院的输液室里,常常能听到家长们这样谈论。
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就医的家长们,不仅因为儿童医院的医疗设备好,大夫水平高,还有输液室护士的“神速”和“一针见血”的功夫。北京儿童医院平均日输液量1100人次,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护士每小时要完成60人的穿刺,这个数字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面对一群配合能力较差的儿童,就要求护士个个有“一针见血”的技术。而这种针上功夫,也被人们赞誉为“指上芭蕾”。因为大家说护士们穿刺时的动作连贯而轻柔,美丽的像是在跳芭蕾舞。练就这手功夫,有护士们的汗水也有泪水,如今这已经成为我们北京儿童医院值得骄傲的一个护理“品牌”。
护士也能坐诊了
讲述人:北京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护士 张洁
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护理行业愈发凸显出专业性、国际性的特点,坐诊、治疗也不再只是医生们的职责,打针、发药也不再是护理工作的全部。我通过不断努力,成为一名国际造口治疗师。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医院为给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专门开设了造口门诊。每周,我们跟医生一样坐诊。
有个十几年前患上直肠癌的老教授,在接受造口手术后,就因不舒适,反复皮肤感染破溃,造口周围间断出血,饱受折磨,且四处求医无果,听说被人推荐准备去日本治疗。而就在他准备出发的前几天,意外得知北京肿瘤医院有专业的国际造口治疗师,并刚刚开设了造口门诊,就前来试试。当他露出自己的造口让我检查时,我惊呆了。他使用的造口用品像个大茶壶盖,约有半斤重,周边用几根细布条固着。而造口周围的皮肤已经全部发黑,几乎半圈皮肤完全溃烂,简直惨不忍睹。我告诉他这种产品早就被淘汰了,并帮他更换了一套轻便合适的黏贴式造口袋,告诉他定时换换药就能痊愈。开始他还有点不相信,可一周后,他的情况已有所好转。又经过几周治疗,老教授整个造口的状态都恢复正常了。他激动地跟我说:“现在的护士真棒,一点也不比国外的差,这么疑难的问题居然几次就轻松解决了。”
用“邮票贴敷术”护理重症皮肤病
讲述人: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护士 王桂霞
提起皮肤病,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疙疙瘩瘩和掉皮。我从事皮肤科临床护理已有25年了,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皮科病房的情景。当时受朋友之托去看望一位病人,但刚走到病房门口,一股浓烈的黑豆油味就扑面而来,我屏住呼吸走进去,只见一位患牛皮癣的老人正在扫地上的皮屑,整整扫出了一簸箕。那个情景吓得我一溜烟儿跑了出来,连午饭都没吃下去。
后来工作了,我恰恰被分派到了皮科病房。科里经常会收治一些重症药疹患者,病人往往全身表皮松解,一碰皮就掉,躺在床上一起来,后背的皮就没了,输液时也必须先在胳膊上裹上纱布才能再系止血带,否则肯定掉层皮。为了能让病人减轻痛苦,尽快康复,给病人换药时,我们科独创了“邮票贴敷术”,就是把消毒纱布剪成邮票大小,一块块贴到病人身上,有时一贴就是几百块,好像给他们贴上了一层人造皮肤,效果非常好。但这个方法费时费力,一个全身都是伤的成年人,三四个护士一起换药,最快也要多半天。然而,科里的护士从没有怨言,每每看到病人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只有欣慰。
80后护士用QQ打开90后患者心结
讲述人: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护士 杨丽娜
我是肿瘤科的护士,常常能体会到患者与亲人间的依恋和不舍。病人更需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抚慰,让每一位患者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前不久,病房收治了一名90后女大学生。但她特别叛逆,特别不合作,也不理睬任何人,还经常跟父母大喊大叫。有一次,轮到我做她的责任护士,但刚走到病房门口,就被一“不明飞行物”砸到。捡起一看,原来是发给她的药和药杯。屋内,女孩跪在床上正猛烈地捶打着被子,还不断咆哮着对站在一旁的妈妈说:“吃这些破玩意有什么用,别管我,我要电脑……”我刚跟她开口说话就被打断,她歇斯底里地嚷着“烦人!出去!”
她年过半百的父母经常在走廊尽头偷偷流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又无计可施。一次在给她输液时,无意间听到她手机发出QQ的呼叫声。我心中一阵暗喜,想办法要到了她的QQ号码。一开始,我在网上主动与她打招呼,她都不理睬,我就开始关注她的日志,发现她每天都会更新内容,但都是非常黯淡、消极的语句。我就每天都给她留言和评论,还经常发一些笑话、搞笑图片等给她。慢慢地,她开始对我这个网上的“陌生人”敞开心扉,还告诉我她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希望父母在她死后别太难过,所以故意处处刁难,狠心折磨他们。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很多次早上给女孩做护理时,她的枕套为什么总是潮的,不知道她晚上躲在被子里偷偷流了多少泪水。
后来,我经常查阅医学书籍,以解答她关心的各种疾病问题。我们还谈论美食、旅游等各种话题。在网上,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病房里,我也感觉到了她的情绪在悄悄发生变化。虽然最终女孩还是离开了人世,但在最后的日子里,她展现了自己坚强、乐观的一面。用网络聊天工具打开患者心结的方法,后来被很多人采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责任制护理让精神病人重拾自信
讲述人: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护士 刘振宇
在护士队伍中,男护士非常“稀有”,但在精神科,男护士的比例却非常高。
我就是一名在北京安定医院已经工作了十九年的男护士。刚参加工作时,社会对精神科认知度还不高,认为精神病患者就是“疯子”,对精神病人很歧视,连我们这些在精神病院工作的人也会受到歧视。特别是男人当护士,更不能被社会所接收和理解,当时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的工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而精神科护士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管理者转变成为今天的服务者,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
常常发现很多患者出院后没多久,又出现病情反复,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为帮助患者走出这个“怪圈”,我们病区从2011年开始尝试责任制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指导、出院指导。这样一来,许多患者出院后,恢复了正常工作及社会功能。特别是有个叫张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才18岁,刚住进医院时情绪特别糟糕,而且完全没有基本生活能力。经过多方了解和反复沟通,我得知患者其实心气很高,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想工作,但因患病而导致悲观厌世。我对他制定了一系列计划,首先就是让家人不再照顾他的起居。渐渐地,他不仅能完成基本生活起居,还能每天打扫病房,自己叠被子,后来竟主动去餐厅打饭。在这期间,我对他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加以鼓励。最终,他病愈出院,还找到了工作。
像这样康复的患者还有很多。其实,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更多的是要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有时候,多一些理解、多一个微笑、多一声问候、多一分关怀,就可能对他们恢复健康有着莫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