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北京“钟鼓楼环境整治”遭质疑

    治理改造绝不能一刀切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8日   09 版)
    正在进行“环境整治”的钟鼓楼地区。 本报记者 宫苏艺摄

        本报讯(记者王燕琦)日前,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包括“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和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两个部分,规划方案中新扩建的钟鼓楼广场,将涉及拆除一批民居,拆迁数百户居民,距离钟鼓楼最近的几条胡同如钟楼湾胡同、豆腐池胡同等也将遭到拆毁。据悉,该项目将在今年完成。

        东城区历史风貌保护办公室表示,钟鼓楼地区的环境与历史风貌不符,不利于文物保护,“钟鼓楼环境整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其历史风貌,恢复钟鼓楼广场是还原历史上“晨钟暮鼓”的景观。

        鼓楼和钟楼位于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北端,是著名的人文景观,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2005年批准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在提到“旧城整体保护”时指出“保护从永定门至钟鼓楼7.8公里长的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的传统风貌特色”。北京市政府2002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传统中轴线的保护规划”部分,强调“作为传统中轴线的端点,钟鼓楼在该地区拥有标志性建筑的地位,其周边以四合院民居为主”。北京市现已完成中轴线申办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组织世界遗产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北京中轴线申遗结果今年即可揭晓。

        然而,“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却遭到了专家学者的质疑与批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汕告诉记者,钟鼓楼地区属于传统中轴线范围,在这一历史街区进行拆迁改造,不仅违反了《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有关法规,并且严重影响了北京中轴线申办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文物专家谢辰生指出:“北京的历史街区、胡同及民居建筑是宝贵的人文遗产,是独有的文化资源,目前这种遗产正在消亡,钟鼓楼地区所谓重现明、清时期历史风貌,完全没有必要,钟鼓楼地区风貌在不同时期不断变迁,究竟恢复到哪一个年代?依据何在?要完整地保存和保护胡同、民居以及环境、风貌,一旦人为拆毁,其损失无法挽回,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修改和细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汤羽扬则表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通过的《关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中,明确规定要保护世界遗产历史城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城市发展的同时,要保证其历史景观和生活状态的传承、延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研究员何戍中认为,对于北京历史街区内的胡同、民居,以及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应该本着美观、实用与周围景观协调的原则进行治理和改造,绝不能一刀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曾对北京市旧城区做过调查,并制订了较为合理的治理方案,他们建议将民居建筑分成等级,重点保护单位在规划和修缮时一定要保护其原貌,对其中的建筑构件都要进行编号记录,拆掉后来私搭乱建的部分,同时要重新疏解、安置居民。

        北京传统中轴线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应该保持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拆毁胡同、拆除民居,并新建仿古建筑,与保护历史风貌大相径庭,应杜绝以恢复或重现其风貌为名,而行大兴土木之实的行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