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一条满负荷的传送带”

    ——杭州游泳人才辈出的背后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8日   09 版)
    陈经纶体校的游泳学员正在进行业余训练。本报记者 候珂珂摄

        罗雪娟、孙杨、叶诗文……这些游泳世界冠军都来自同一个城市——杭州。有这么一句话,“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还有人说,每次全国比赛,浙江练游泳的小孩总会一拨接一拨地冒出来——

        当记者跨进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的大门,迎面就看到了孙杨、叶诗文、罗雪娟、杨雨、汤景之、吴鹏等世界冠军的照片。队员们从这里进进出出,这无疑对他们是一种激励。

        杭州陈经纶体校被誉为“冠军的摇篮”,迄今浙江诞生的三位游泳奥运冠军罗雪娟、孙杨、叶诗文,都是从这里走出的。

        成绩的背后是杭州游泳人在人才培养体制上的探索。

        下午4点,阴郁的天气让游泳训练馆内湿气蒸腾。陈经纶体校的游泳教练朱颖早已蹲守在泳池边,脖子上挂着口哨。她的队员们正三三两两进来,做完热身训练后渐次跃入水中。朱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泳池,她的脚步紧跟游速在岸上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

        像朱颖这样的教练在陈经纶体校有十几位,麾下是近300名游泳苗子。在杭州,每一位基层教练的口中都简单地表达着自己的责任:“杭州是江南水乡,每一位教练,每一支队伍,每一所体校,都是游泳爱好者们的‘岗哨’,尤其是青少年游泳爱好者们,时刻等待着被发现、被挖掘、被培养、被输送。”

        “平时他们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来训练,属于业余性质。”世界冠军杨雨的启蒙教练柏自悦解释这里的训练模式。

        “优秀的业余训练机制是职业运动员成功的重要保证,正是这种业余体制让家长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入选运动员在保证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训练。这种业余体制以学校为依托,既遵循教育规律又不耽误系统的运动训练,既保障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又带动了中小学校游泳项目开展的氛围。”杭州市体育局局长赵荣福说,“杭州的业余体校每年会在各幼儿园、学校适龄学生中初选游泳苗子3000名左右,利用暑期各类夏令营进行40天初步培训,再从中选出300名有发展潜力的游泳优秀苗子充实到训练队伍中,保证训练规模常年保持在1200名以上。”

        就全省而言,这里是浙江游泳的“塔基”,就杭州市而言,这里则是“塔尖”。从罗雪娟到孙杨叶诗文再到傅园慧等,有人说,每次全国比赛,浙江练游泳的小孩总会一拨接一拨地冒出来。甚至在游泳界,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

        赵荣福坦言:“杭州游泳就像一条满负荷的传送带,源源不断地向省队输送优秀的苗子。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游泳馆是体校最忙碌的场馆。大小4个泳池,高峰时段,数百个孩子同时下水训练,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的都有。”

        作为游泳冠军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杭州市天水游泳训练学校、杭州市大关游泳健身中心,与杭州市陈经纶体校,形成杭州游泳业余训练的“三足鼎立”。三个游泳基地,各有近300名学游泳的孩子。这1000多人中,经过教练火眼金睛的遴选,最终进入省市队的大概只有三十多人。

        每年暑假,杭州的家长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将小孩送到游泳馆,游泳培训班需要排队,甚至连50米的泳池中间都要被隔开,分成两个25米的短池来解决人数过多的问题。这在其他城市并不常见,但在杭州却司空见惯。

        地处江南,浙江人似乎天生就对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感情,游泳被当做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家长们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泳池中得到锻炼。“游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是一门求生技能。”这句话在家长那里早已形成共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说奥运冠军孙杨、叶诗文是浙江游泳的杰出代表,那么,“千帆竞发渡江海”则是浙江游泳最真实的写照。(本报记者 侯珂珂 本报通讯员 赵荣福 徐建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