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

    经济论坛

    实现民族轿车崛起的中国梦

    马恒海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7日   16 版)

        人们常常感慨: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众多中华“老字号”产品,一个个或消失或暗淡,而辉煌依旧的廖若星辰?为什么汽车工业中曾被民族引以为豪的国车红旗,至今难以凤凰涅槃?

        窃以为,勤俭自强的民族文化在外来文明影响下的精神偏向,是诸多成因之一。很多跨国汽车企业为开拓中国市场,营造“洋货显摆,豪车有脸”的奢靡消费文化,迎合了部分国人讲面子、官本位的喜好和需求。大门开启,“万国”品牌纷纷而入,通过合资一统中国市场。与此同时,红旗、上海牌等部分民族轿车因落后相继被下令停产。与此同时,奥迪被选为官方“公务用车”,成为地位和身份象征,成就了奥迪占领中国中高端公务车80%市场的辉煌。

        面对民族品牌轿车“全军覆没”的情势,老一代汽车人一汽厂长耿昭杰发出了“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的呐喊。上世纪末,胸怀中国轿车梦的奇瑞、吉利人,“揭竿而起”,克服万难,奋力打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的民族品牌轿车。但终因技术资金薄弱,稚嫩的民族品牌只能在低端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审视经济全球化,从某种角度讲,市场经济其实就是品牌经济。品牌,事关民族利益多寡,乃至国家经济安全。2003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70%的利润来自销量只占其全球份额七分之一的中国市场,靠的就是大众品牌;当年广州标致公司20多位法方白领年薪合计3000多万元,相当于中方3000多名员工一年薪水总和,仗的也是标致品牌;时下在部分股比各占50%的轿车合资企业,外方实际权益据分析超过80%,凭的还是外资品牌。

        由此,人们不难想象,如果一国经济支柱产业没有强大的自主品牌来作支撑,根本不可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取到上游权益。起步相当甚至不及中国的日韩汽车工业,如今成功自主崛起,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官员带头乘坐本土汽车的导向,以及到位的扶持政策和健康的汽车消费文化。事实上,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元首都选择乘坐代表国家形象的民族品牌汽车,这是天经地义,甚至不容有违。

        痛交学费后,“知耻而后勇”的中国汽车人,肩负起与践行着打造民族自主品牌轿车应有的责任。作为“共和国长子”,一汽为早日恢复红旗国车地位,卧薪尝胆,越挫越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两次改型复兴失利后,调整战略,举全集团之力,倾心打造新一代C级国车红旗H7,于2012年4月闪亮登场,宣告红旗第三次奋起。事实上,包括上汽荣威、华晨中华以及长城、东风等国内一大批本土品牌轿车,在竞争发展中,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质的提升,已完全能以良好的性价比满足各阶层出行用车的需求。

        当前,自主品牌轿车正处于成长关键期,“阳光、雨露、耕耘”一个都不能少。要想改变中国民族品牌汽车工业“无名寡利”的产业现状,贯彻好中央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实现由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向自主品牌强国跨越,不但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还应靠“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真抓实干。

        首先,国人尤其是政府官员要率先摒弃奢靡崇洋的汽车消费文化,主动选择乘坐自主品牌汽车,提升自主品牌认同感、美誉度;其次,造车人应该树立民族汽车报国志,摈弃急功近利业绩观,矢志不渝自主创新;再次,媒体人应恪守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民族汽车文化,竭力为自主品牌茁壮成长鼓与呼,营造国人爱国货、爱国车的文化氛围。

        最后,也是当务之急,是要把公务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的政策,落到实处,这是国际惯例;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为自主品牌构筑应有的政策助力发展环境,实现民族品牌轿车崛起的中国梦!(作者单位:东风汽车公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