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

    “绿色消费”向我们走来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7日   10 版)
    CFP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服务消费”,这是“绿色消费”第一次上升到中央决策的层面。

        绿色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

        记者: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将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消费”有何意义?

        宋则: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只能更多依赖国内、依赖消费。在这个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收入分配实质性改革将出台,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将不断加大,再加上国外需求弱化等重大因素的影响,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不再是“投资主导型”,而是进入“消费主导型”全新的发展阶段。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要头脑冷静清醒,充分估计到消费的变化首先不是原有消费数量和消费方式的简单扩张,而是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其核心就是加快培育绿色消费。

        世界上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地球承载不了第二个自私的美国”。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尤其不可能、也不可以效仿美国式的工业化历程,重复他们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物质化基础上、畸形化的“高消费”模式。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极度紧缺、环境基础脆弱的中国,在新时期面临着战略性选择,包括其消费模式的选择,将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未来。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转变消费方式迫在眉睫,必须把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大力倡导节能环保、可持续消费,作为新时期结构调整和消费政策的新重点。

        可持续消费是绿色消费的精髓

        记者:要把绿色消费作为新时期消费政策的新重点,究竟什么是绿色消费?

        宋则:“绿色消费”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对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消费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和安全、健康需求,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和安全、健康需求。

        所以,可持续消费是绿色消费的精髓,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阻止和扭转消费、生存环境持续恶化的严峻局面,改善生存条件,维护消费安全,新时期的消费政策必须将培育绿色消费、实行可持续消费作为重中之重。

        具体说来,落实可持续消费,就要从生产和消费一体化的生态环境观念来理解,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要树立“碳足迹”意识,大力提倡“低消耗、低排放、非物质化”的经济类型,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保护和补充可再生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要提倡、鼓励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投入,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效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

        要绿色地“刺激消费” 不要浪费

        记者:绿色消费提倡可持续和节约,与“刺激消费”是否矛盾?

        宋则:“刺激消费”不是“浪费”,不能忽视“绿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消费动机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热衷于相互攀比,追求奢侈豪华,容易形成浮华的世风,刺激人们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建议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要率先垂范,带头实行绿色消费。要规范政府采购,严格限制、监督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考察。目前要特别警惕在消费需求增长放慢的情况下,有人变换手段刺激公款消费的情况。要坚决杜绝大搞花样翻新的公费旅游、公费消遣、请客送礼,杜绝巧立名目化公为私,以货币、购物卡和实物形式,为个人增加“消费福利”。目前违规的集团消费仍然是某些商家的重要销售、服务对象。这样的消费往往同权钱交易和腐败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任何情势下都绝对不可以“刺激”。

        建议加快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立法,以“绿色消费”为主题,加快维护消费安全的进程,提高消费安全的水平。在消费过程中,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要明确消费者义务,注重对各种生活垃圾的强制性无害化处理,降低成本以加快无害化处理的普及进程,从普及环保型、可降解包装物和垃圾分类等具体细节入手,引导消费者崇尚自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的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