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追梦人足迹

    从乡镇医院走向国际医学舞台

    ——记发奋学习的浙江省台州医院医生叶丽萍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30日   01 版)
    叶丽萍近照。 (本报记者 叶辉摄)

        大屏幕上,一双灵动的手操纵着内镜、IT刀,正在进行的是一台高难度的手术——异位胰腺肿瘤切除术;屏幕下,300多双蓝眼睛、黑眼睛正用专业的目光挑剔地追随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十二指肠肿瘤周围的粘膜被切开,肿瘤被剥离,圈套器将肿块套住,肿瘤被完整挖出……

     

        哗!热烈的掌声在会场响起。

     

        这是4月7日上午,2013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六届中日ESD高峰论坛视频现场直播手术时的一幕。

     

        谁能想到,这位技术精湛的手术主持者,却是一个从中国最基层的乡镇医院走出来的中专生——浙江省台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叶丽萍。

     

        叶丽萍何以能登上国际医学舞台?

     

    痴迷苦读,只为成为好医生

     

        叶丽萍1962年出生在临海农村,1981年毕业于台州卫校,随后成为临海市杜桥镇医院一名内科医士。

     

        从农民到白衣天使,叶丽萍既激动又兴奋。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个好医生!然而,她马上就感觉到了“本领恐慌”——在卫校学的知识根本不够。

     

        为掌握内科知识,3年里她翻烂了600万字的《实用内科学》。在大量阅读专业著作的同时,她还利用一切机会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

     

        1988年,叶丽萍在台州地区士升师考试中获得第一名,遂被调入台州医院传染科。

     

        地区医院医生业务水平普遍较高,叶丽萍再次感到了“本领恐慌”。必须系统学习医学知识!于是她开始参加函授学习。

     

        从大专到本科,高等数学、化学深奥难懂,她基础差,只能加倍努力。她向当中学老师的丈夫学微积分,向当地的化学老师任学宝学化学。任学宝也是从乡镇学校奋斗上来的名师,后成为省功勋教师,省城名校校长,他特别欣赏叶丽萍发奋自学的精神,对她精心辅导。这两门最难的课,叶丽萍后来都考出了好成绩,数学甚至考到125分。

     

        此时她已结婚生子,工作、家务忙得不可开交,只能挤时间学习。

     

        牛顿把手表当鸡蛋煮,叶丽萍把马桶当锅做饭。一日读书走神,叶丽萍淘好米做饭,然后继续读书。开饭时家人见锅台空空,饭在何处?到处找,最后掀开马桶盖,里面竟是白花花的大米。

     

        3月22日,记者参观叶丽萍家的厨房,只见五六只铝锅、铁锅、高压锅一色呈焦黑状,全是她边读书边烧饭的“辉煌成果”。

     

        9年时间,她读完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天道酬勤,1996年,她在晋升主治医师的考试中获地区第一名;2001年晋升副主任医生考试获全省第一名;2006年在主任医师晋职统考中又是全省第一名。

     

        因为太用功,她1997年患突发性耳聋,从此左耳失聪。

     

    攀登高峰,果敢更胜于手巧

     

        1996年,叶丽萍从传染科转入消化内科,学习的重心随之转到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新方法上。

     

        上世纪90年代,消化内镜(ERCP)在我国医学界兴起,这一微创手术不用开腹,安全、可靠,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2000年,叶丽萍主动请缨赴上海进修ERCP手术。别的进修医生周末假日逛大上海,她却起早贪黑帮老师收集整理手术资料并录入电脑。进修医生很难上手术台,叶丽萍用勤奋感动了老师,老师破例允许她参与手术,进修的3个月中,她参与了40多台手术。

     

        学成归来,叶丽萍马上将这一新技术付诸实施。台州医院成立了内镜中心,她和医生毛鑫礼、护士长陈娴雅等一起组建了新科室,新技术很快在该院推开。

     

        看过叶丽萍手术的专家都对她的医术赞不绝口。上海长海医院许国铭教授赞叹:“你这双手太巧了!你天生就是做内镜手术的料!”

     

        切除肿瘤前一般要注射染色生理盐水使粘膜鼓起,然后沿肿瘤四周切开粘膜进行剥离。一次手术时,看着鼓起的粘膜,叶丽萍突然灵感勃发:在老家挖竹笋,竹笋拱起使地表开裂成十字形,若在肿瘤表面鼓起的粘膜切十字,肿瘤不更容易从切口鼓出吗?一念之间,她发明了十字切除术。

     

        一次,叶丽萍为一位食道癌危重病人做手术,内镜插入后,发现肿瘤在食道的主动脉附近,且不断搏动着,肿瘤动脉真假难辨。万一切到动脉,患者必死无疑。

     

        “别做了,太危险!”同事劝她。

     

        放弃?叶丽萍不甘心。她脑子飞速转动,突然灵光乍现:用针刺!一针下去,一股黄色的粘液涌出,叶丽萍大喜:狡猾的肿瘤,竟伪装成动脉!于是手起刀落,肿瘤被挖出,病人得救了。

     

        叶丽萍对技术精益求精,每台手术,术前都要制定详细方案,术中将手术全程用视频记录下来,术后观看研究总结。

     

        在她的主持下,台州医院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声内镜检查,开展了乳头括约肌切开、胆胰管取石术、胰胆管良恶性梗阻的内支架术、内镜下肿瘤摘除术等20多项新技术,多次填补省内空白。

     

        在她的带领下,科室的年轻医生迅速成长起来。她的学术团队已发展到数十人,去年门诊量达到10万余人次,手术量2500多台,该科室已成为台州医院业务量最大、收入最高的科室。

     

    厚积薄发,登上国际医学舞台

     

        2011年,全国消化病会议在重庆召开,叶丽萍应邀赴会。我国著名内镜专家姚礼庆教授在会上看到叶丽萍的手术录像,非常震惊:一个基层医院的医生,还是个内科医生,并且还是内镜行业中罕见的女医生,手术能做到如此精湛的程度,太不简单了!

     

        经姚教授推荐,叶丽萍2012年应邀为上海中日ESD(内镜剥离术)高峰论坛做手术演示。在现场进行手术演示的专家中,她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浙江省唯一在论坛上进行手术演示的专家。

     

        她还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内镜下隧道内挖除技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手术演示,做“海博刀在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和早期胃癌中的应用”等学术报告。

     

        2013年中日ESD高峰论坛再次邀请她现场做手术演示。今年现场视频直播手术是一个肿瘤异位胰腺患者,这在内镜手术中是难度最大的一种,结果手术非常成功。当肿瘤被成功切除时,一直紧张注视着屏幕的姚教授忍不住对着麦克风为她喝彩。

     

        腹有诗书气自华。过硬的技术使她在外国专家面前挺起胸膛。

     

        2004年,台州医院在浙江省第一家开展超声内镜手术,这项新技术就是在叶丽萍主持下开展起来的。樱花盛开的时节,她赴日本观摩学习超声内镜技术。一日,在大阪大学医学院附属NTT医院观摩该院副院长九保光彦为一名93岁的胆总管结石老太太做手术,手术进行了1个多小时未成功而被中止。怎么能不放引流管就中止手术呢?这将可能导致结石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叶丽萍当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被最终采纳。

     

        近年来,叶丽萍频繁登上国际医学舞台作学术报告、进行手术演示,在国内外一流专家面前展示了一个中国医生的专业风采。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

     

        3月19日,记者终于见到叶丽萍。眼前这位中年女性,脸上黑斑点点,那是长期在X光射线下工作的印痕。

     

        浙江省两届人大代表、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及消化医师协会常委、全国学习型职工、台州市劳动模范……对这位荣誉满身的医生,护士长陈娴雅说,叶丽萍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每天下班后她都要到病房巡视到晚上8点后才回家,是一个全天候医生。

     

        叶丽萍无暇顾家。她丈夫李伟告诉记者,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别人都是全家团聚,她却仍然埋头于书本。见儿子不悦,她终于决心奢侈一回:“明天我陪你们玩儿!”

     

        为弥补“奢侈一回”的损失,是夜,她发奋攻关至凌晨。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丈夫儿子早不知去向。

     

        她不懂时尚,从不打扮。成为省人大代表后,经提醒才开始注意仪表,她的衣服也都是朋友代购的。

     

        长年累月忙于学习和工作,叶丽萍可有业余兴趣?她沉吟良久,摇头。她曾喜欢越剧,工作后没闲暇喜欢;曾喜欢电视剧,也没时间喜欢。30多年来,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假日公园里的闲适,业余时间都被学习挤占了。

     

        “惟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牺牲自己,奉献病人,这是传统医德对医生职业的要求。有什么能比拯救生命更令人欣喜的呢?与生命相比,个人的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手术成功,只要抢救成功病人,再苦再累她都甘之如饴。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不学习就会落伍。”叶丽萍说。(本报记者 叶 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