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充满魔力的指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电影《指环王》凭借理想世界的神话“俘虏”了不少人,然而,还有一群人,却为另一个“指环”神魂颠倒,它就是歌剧世界里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下称《指环》)。歌剧自《指环》以后,就不再是原来的歌剧;而它之后的所有歌剧,都必须考虑《指环》的存在。
歌剧《指环》是德国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历时26年创作的鸿篇巨制。出生在两百年前的瓦格纳,一生个性乖僻任性,然而这却丝毫无损他的音乐造诣。他前承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启理查德·施特劳斯等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堪称歌剧史上的划时代人物。他的革命性思想就是创造出一种艺术的集合体,即综合音乐、诗歌、戏剧、表演和壮观的舞台布景为一体的“总体艺术”(或称“整体艺术”)。
为了实现其宗教崇拜式的艺术“乌托邦”,1848年,流亡异乡的瓦格纳以中世纪德国的民间叙事诗和北欧神话为基础,构思了一部歌剧。歌剧围绕对一枚魔戒的抢夺展开,得主将会拥有无穷的力量,但前提是舍弃心中的爱恋。他在剧中虚构出了一位名为齐格弗里德的英雄,对人类的权欲及爱恋间的冲突做出了史诗般的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瓦格纳的想法越来越多,原本的一出剧随之变成四出——《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与《众神的黄昏》,它们共同合成这个“巨无霸”的《指环》。
“四位一体”的组合呈观,浪漫主义理想的神话叙事,16个小时四天三夜的演出时长,使得《指环》当之无愧地成为歌剧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然而,如何为这样庞大的歌剧配乐?
瓦格纳成功了,他以二百多个“主导动机”贯穿全剧,用音乐引领我们超越了故事内容的松散。气势恢宏、蕴涵丰赡的交响音乐协同剧情塑造人物形象,音乐、诗歌、表演艺术与舞台美术紧密融合进行艺术言说表达,《指环》用交响乐和“总体艺术”开创了西方音乐戏剧的新方向。可以说,在《指环》之前,以歌剧为代表的声乐类型和以交响曲为代表的器乐类型基本各行其道的话,那么自《指环》开始,这两股力量就被整合为一个综合体,乐队成为与人声并驾齐驱的“无言主角”。
当年,为了迎接这部音乐丰富、思想广博、演出难度极大的《指环》顺利面世,瓦格纳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大公特别出资历时两年多建造拜罗伊特剧院,其设计专为配合瓦格纳的要求,它将乐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铜管乐器放在最深处,离指挥很远,远远低于舞台上的歌手。1876年8月,《指环》全剧于该剧院首演,分四天上演,每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演出盛况空前,几乎整个欧洲的音乐人士都齐聚这个莱茵河边的小地方,如何解决人们的膳食住宿,甚至一度成为当地最头痛的问题。
哲学家尼采在观看《指环》之后曾给予如是评价:“可以说,就瓦格纳作为音乐家的某种总体评价而论,他给予了大自然中此前尚未开口发言的一切以话语的能力;他从不相信世界上的某物会注定沉默无声。他甚至潜身化入黎明、日出、森林、迷雾、山顶、沉寂的深夜和月光,并且发现了所有这些事物中的一个神秘渴望:它们都要求发出声音。”
为了将这部旷世奇作的音乐精髓集中展现在世人面前,殿堂级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歌剧《指环》亲自改编了一部大型管弦乐套曲,涵盖了从四出歌剧中的全部音乐精华,其中就包括著名电影《现代启示录》中所使用过的经典配乐“女武神出骑”,而由于作品剔除了原剧中声乐元素,故被称为“无词指环”。这部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交响曲此前在国内从未演出,今年5月4日、5日,这场长达80分钟气势恢宏的“精简版”无词指环音乐会,将首度在国家大剧院与中国观众见面,马泽尔将亲自执棒,率领柏林爱乐乐团的12名顶级演奏家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以上百人的超强阵容带来地道精致的“指环”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