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校长圆桌

    追求“精品高中,多元发展”

    姚天勇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4日   14 版)

        走过百年办学的历程,如何既传承历史,又听从时代的呼唤?我们提出了“办精品高中,促多元发展”这一新的理念、新的实践:唯有“精品”才能不失通中本色,走向“多元”才能跟进教育的繁荣。

     

        全校师生、各方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一步步走向“学校精品”和“多元繁荣”的成熟,有效地促进了通中学子的健康成长。

     

    “积健为雄,追求卓越”的学校风尚

     

        学校风尚是弥漫、浸润于学校各处的精神气象,是引领全校的主流价值,是师生共同约定和勉励的言行。早在1919年,教育先驱蔡元培先生为通中学子题词“积健为雄”,成为通中学子为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积健修身、雄势待发的群体精神。而今我们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青年人奋发向上的意气,美好健康的思想、灵魂。

     

        穿越历史,走向未来,通中人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远大理想和求实精神,诠释着先贤和前辈的激励与厚望,“积健为雄,追求卓越”成为师生共同传感的学校风尚。

     

        通中师生超越与创新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涵养正是师生共同“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通中的一贯品格和风范,因而通中不乏历代名师,历届校友中更不乏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连同当代的诸多院士们……在学校的醒目之处镌刻着“追求人品与学问同步卓越”。这不只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今天引领全校师生的人生价值。这一追求是无止境的,因而成为学校的品格和风尚。

     

        这也正是支撑“精品”与“多元”的核心价值——以学生健康、卓越地发展为宗旨,并且正在不断成为教育的实际行动,产生新的教育成果。

     

    “激发潜能,以活见长”的办学特色

     

        追溯历史,南通中学创办人张謇先生亲订校训“诚恒”,即“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确立了通中教育“立人治学”之起点和根本。从“诚恒”引申出的为人为业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就是以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知识占据一定的学术高地,以极大的爱心和精湛的技艺进入学生的心灵。通中历代名师和优秀学子都从中汲取着丰富营养,并概括出耳熟能详的通中教学特色,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实为要的教学态度,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活为长的教学风格。”

     

        多年来,我们努力让学校成为朝气蓬勃、群星璀璨的成长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并且以积极灵动的活动触发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不断丰富学校课程,使学生在设置科学、内容广泛的课程中自主选择,从而获得主动、充分的发展。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同时,注意汲取国际课程的先进元素,培养学生尊重、敬畏自然与文明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国际洞察力。在内涵如此广阔的追寻人类精神文明的活动中,学习不再是唯考试、唯分数,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潜能被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学相长,互动内化”成为常态,使得每个成长的个体都能“积极地学习,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

     

    “难忘教育,难忘课堂”的教育文化

     

        通中鲜明的办学特色铸就了一个个“难忘课堂”,认知过程成为主导与主体的互动发展,学生在认知体验和情感互动的学习中产生历久弥新的主体省悟。许许多多的“难忘课堂”积淀成更为深层的课堂文化,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却自然而然形成师生共同追求和实现的学习意境。

     

        在学生的心目中,许多老师成为他们毕生难忘的教师。从2010年开始就先后有18位老师被评为“难忘教师”,成为通中教师的先进代表。在此基础上,提炼、融合成整个学校的教育文化,创造了通中“难忘教育”。我们的亲历性德育实践,重在感染、启迪、激活心智,不是过去习惯性地局限于德育仪式、场景,单纯注重营造氛围,而是赋予“难忘教育”更为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在德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开展中,从学生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原发性着眼,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触动心灵,使德育及其过程渗透在各项活动和细微之处,如同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滋润学生的精神世界。

     

        这就构成了学校“难忘教育,难忘课堂”的整体教育文化,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声的,又是深刻、长远的,体现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关系和文化关系,它既是平等的、融洽的,又是有序的、规则的。长期以来,我们的“难忘教育,难忘课堂”不仅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也得到教育同行的认可和推崇。

     

        校园是充满灵动的地方,不仅是这里的每个人,即便是校园中的景物也都向学子们诉说着一种意韵,学校的历史和风格是相互映照的。各个年代的校舍仍保留着原样,作为校史馆、博物馆;树木、花草大都有久远的“校龄”,尤其是久于学校历史的老楸树挺拔、沧桑,见证着学校荣辱变迁,记录的是学校文化的源头和进程,它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绝非一座现代建筑所能比拟。师生走进其中,感受和汲取的是这所学校独特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定力。对学校的历史文化景观、各种建筑载体,到校园一草一木,再到周边的文化设施,学生不仅成为观赏者、享受者,更成为爱护者、建设者,成为广大师生的文化家园。(作者系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