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彼岸”风光照眼明

    ——评长篇小说《一诺千金》

    崔道怡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3日   14 版)

        张洪兴在长篇小说园地,既是题材开拓的“多面手”,又是技艺创新的“探求者”。他的《潮起潮落》,讲述都市白领青年男女爱情故事,是一曲委婉优美的赞歌;《绿逝》的题材则转向农村,展示的是因不注重“环保”而遭受灭顶之灾的历程,是一曲慷慨深沉的悲歌。这两部获奖作品,显示出了张洪兴的艺术功力。而今,这一部原名《彼岸》的新作《一诺千金》,可谓他又一次题材的“别开生面”、技艺的“换新眼目”。

        这一次,张洪兴把笔墨洒向转型期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企业改制中的人际、情场、商界和官方。佳华化工厂厂长苗熙访美归来,立即深陷人事困扰之中。他的前妻杨钰,曾向他借债三百万元,却神秘失踪。由于五个月没有发工资,厂里的职工正在上访,副市长吴明东命令他亲自去领人;他父亲临终前留下了一个令他疑惑不解的嘱托:“企业改制,将来佳华要改给中奇集团,还有,我的孙子……”可是,中奇集团是竞争对手;并且,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苗红。此时,他还不知道,副厂长陈科特正追求着苗红;他更不清楚,他的致命对手,不靠竞争而是靠暗害整倒他的克星,就在他的身边。

        张洪兴平时注重经济管理学的研究,比公众更清楚企业改制会在当事人眼前折射出怎样的“彼岸”。“彼岸”,常被喻为人所向往的境地,那或许是美好的理想,又有可能是邪恶的欲望。企业改制,对正派的企业家,是一展身手为国为民谋求福祉的平台;而到了歹徒手里,就会成为营私舞弊巧取豪夺国有资产的“机遇”。《一诺千金》为这两类人物拍下了生动的写真。

        作为正方的代表,苗熙力求秉公办事,但却时常遭遇反方势力掣肘。副厂长吴科特,就是作家笔下反方势力的代表。他是副市长的“老兵”,常跟税务局副局长李锐、市经委副主任李肖光以及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所长尹松等官场中人厮混在一起,请客送礼,称兄道弟。这种交往,有助于彼此的切身利益。

        如果仅从情节的曲折性来看,《一诺千金》的可读性更在于起伏交错的爱情故事。全书既写了企业改制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又写了云谲波诡的情场风雨。

        这部小说的旨意,在于礼赞诚信的品格。作者通过诸多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矛盾双方的对比与较量,奏响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归根到底,邪不压正。然而我又觉得,这种取向尚欠鲜明。现在的安排,侧重情场,对写人际和官场有所挤压和干扰。我并非建议写成官场甚至反腐小说,或为正派的企业家树碑立传,只是希望作为一部反映现实的世相小说,应该写得生活血肉与气息更浓郁,更真实可信。这个题材本身,基调攸关国运,开拓出的“彼岸”风光,无边景色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内涵丰美而有韵味。唯有原汁原味、有情有义、活灵活现、如诗如画地抒写出来,才会更加照眼明媚。

        艺术手法上,这部书给我的印象,仿佛看到“拉洋片”——老北京一种街头曲艺,一幅幅画升起,内容并不连贯。《一诺千金》的每一小节,就是一幅画面,画面换来换去,情景各有千秋。在人称上,也是如此。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来回转换,这里是主观的自白,那里是客观的影像。这种翻来翻去的结构和跳来跳去的节奏,读者看去或许有其摇曳多姿的别致情趣。所不足者是过于琐细,让动植物也使用第一人称,有碍于真实感。另外,题材的开拓和记忆的创新固然重要,但若想使作品能够流传久远,还需要守住自己最熟悉、最珍惜的一口井、一块玉,倾注心血,花费力气,深入开掘,精雕细刻。相信张洪兴有这样的潜力与毅力。

        (作者为《人民文学》杂志原副主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