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齐芳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芦山地震发生后,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熊熊等专家对震源破裂过程进行了反演。研究结果基本认为此次地震为一次逆冲为主的内陆强震,并推测是汶川地震导致的库伦应力变化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
研究显示,芦山地震破裂分量主要以逆冲方式为主,起震深度在12.4公里左右,在13公里深度左右滑移量最大,最大滑移量在1.5米左右;断层的破裂面倾角35度,断层走向为219度,推测可能是龙门山的前山断裂。断层破裂主要集中在起震点到两侧20公里的范围内,沿断层倾角方向的范围主要在12―25公里左右。从结果来看,地表破裂不显著,在起震点南部10公里范围内可能有局部的地表破裂出现。
芦山地震主要持续时间20秒左右。从地震矩随时间的释放来看,地震主要能量释放位于起震后10秒内,在20秒左右有另一个小的能量释放,可能为地震的破裂释放,也可能属于一个强余震的情况。
此外,熊熊等科学家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计算了汶川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库伦破裂应力场影响,认为在龙门山断裂系南部有库伦应力增强的现象,预示着此处地震危险性增高。他们认为,芦山地震的位置和汶川地震引起的库伦应力增强区一致,因此推测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