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张蕾从中央气象台获悉,预计未来三天芦山地震灾区仍多阴雨天气;其中,22日晚上到24日白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雨量可达25—30毫米,对交通运输和救灾工作不利。为此,专家建议当地居民与救灾人员提前做好防雨措施,加强居住区和重要设备的雷电防护工作,并加快搭建帐篷、临时板房等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的进度;同时,夜间气温较低,需做好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的保暖工作。
地质灾害来临,如何因时因地躲避?
由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灾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显示:预计22日14时至23日14时,雅安市中部及北部、甘孜州东南局部地区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较大;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及雨城区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芦山县的大川镇、太平镇、双石镇、宝盛乡及宝兴县局部山区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降雨及余震可能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专家提醒,应高度关注高山峡谷路段的地质灾害危险,特别注意公路两侧山体可能出现的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此外,还要关注灾区江、河、溪、沟的水流量变化,如果出现混浊、流量减小甚至断流的情况,应立即向上游排查有无堰塞形式,并适时安置下游人员。
当滑坡、泥石流发生时,应如何因时因地躲避?国土资源部地灾防治专家支招如下:
一、对滑坡的躲避。当滑坡体下滑时,应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
二、对崩塌和滚石的躲避。崩塌往往伴随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逃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
三、对泥石流的躲避。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或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应立即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安全地带逃跑;在泥石流流通区两岸和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的高度才安全。
身处灾区,如何防御雷电灾害?
为安置受灾群众,抗震救灾一线搭建了许多帐篷和板房,各种应急措施比较简陋。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水文地质气象室副主任赵鲁强建议,需对灾区帐篷、板房及大型应急设施安置防雷装备,及时采取防雷安全措施。
身处地震灾区,如何有效防御雷电灾害?气象专家梳理出以下几条对策:
一、在活动板房内,应尽量远离活动板房边缘,避免直击雷的伤害。同时,远离活动板房的金属支撑杆和金属构件,因为它们可能产生旁侧闪络,危害人身安全。若雷电在活动板房附近的上空活动,应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蹲在活动板房内的干燥地面,千万不可躺下。
二、在避震帐篷内,切忌触摸金属支撑杆,也尽量不要触摸电源线及开关。搭建避震帐篷,应远离危旧建筑及山体滑坡地段,选择整体地势和植被高度较低且空旷、干燥的地方。切忌在大树下搭建避震帐篷。
三、在野外,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铁锹、镐等金属工具物品扛在肩上。千万不要躲在树下和孤立的草棚内,也不要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
四、驾车时,应停在远离树木、危旧建筑及山体滑坡地段的路边,留在车内。最好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和开敞篷拖拉机,并尽量避免在山区公路和可能因地震垮塌的建筑下行驶。
【延伸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在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
崩塌是陡坡上大块的多裂隙的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现象。
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地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暴发的饱含大量水、泥、砂、石块的洪流。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与地震震级、烈度的关系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与地震震级与烈度具有明显的关系。根据以往几次强震调查和近年多次强震调查统计,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七度及以上地区。仅在特殊情况下,六度区发生滑坡和崩塌。一般地说,5级左右的地震可以诱发滑坡和泥石流。5级左右的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可达100多平方公里;8级以上的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可达几万平方公里。在相同条件下,地震震级越大,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面积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