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1日 星期日

    对当前古镇经济发展的反思

    李志勇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1日   11 版)
    图片来源:新华社

        通过复原、扩建、改造一度被拆掉的古镇来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是当前不少地方政府的选择。据中国古镇旅游网统计,当前我国古镇型旅游地有118个,而各地新建的仿古古镇及仿古街区则数不胜数。一些特色古镇通过发展旅游扩大了百姓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拉动了经济发展。但伴随“古镇”在全国范围内的“疯狂扩张”,“古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应引发我们的思考。

     

    “古镇”扩张引发的忧虑

     

        “古镇”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忧虑。古镇型旅游地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古镇所具有的种种特质。如周庄代表的是国人心中的江南水乡;丽江古城,依托玉龙雪山,形成独有的民族风情;山西乔家大院,反映了晋商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商业内涵;凤凰古镇则显示了边城的古朴环境。然而,随着古镇的大量复制,古镇的吸引力也呈现出衰减之势。原因在于:其一,古镇对近距离消费者吸引乏力。现实中,近距离消费者要么对所谓古镇“熟视无睹”,要么一时“新鲜”过后不愿“故地”重游;其二,远距离消费者对古镇“无暇顾及”。在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闲暇时间成为约束消费者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在不多的假期内,远距离消费者一般不愿意花费专门时间去体验“克隆”意义上的古镇。

     

        “古镇”作为生活、居住方式的忧虑。目前古镇开发基本上是在原有古镇遗存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扩建的,人们到古镇旅游说到底是去体验过往的风土人情与生活韵味。古镇的部分留存,为我们保存了一定的历史风貌,留下了先人的遗迹。但古代社会的生活、居住方式就一定是有品位的吗?商品一定是手工的才好吗?它们内含的文化就一定是先进的吗?实际上,古镇只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来供人们短期地体悟和感受,并不能长期吸引游客留下来。所以,古镇部分留存尚有意义,当大面积复制的时候,不但与居民改善生活及居住条件的愿望相矛盾,而且与现代文化相矛盾。

     

        “古镇”作为建筑物的忧虑。随着周庄、丽江等古镇的成功开发,各地古镇开发纷纷效仿,致使各地古镇从建筑风貌、人文环境到主题产品都存在雷同现象。凡江南古镇,必“小桥、流水、人家”,凡四川古镇,必以川西居民风格打造,商品也大多雷同。大规模复制古镇是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人地矛盾,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最后还会伤害到已有的优势古镇。

     

    “古镇”扩张背后的原因

     

        其一,政绩考核的冲动。古镇扩张背后的原因首先来自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古镇大规模扩张不但可以满足招商引资方面的数字需要,而且通过对古镇建设财政资金的高额投入,可以提高当地城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上级考核时,良好的城建形象可以捞足政绩资本。所以,部分地方官员为了实现短期内的提拔,只做“显绩”不做“潜绩”。某种意义上,古镇扩张是任期焦虑的外在表现。

     

        其二,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冲动。有些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古镇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并非所有的古乡镇、古村落遗存都能成为旅游吸引物。古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规划,必须突出自身的优势和主题。如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地区资源的优劣势,大量的古镇建设只会成为城市建设的负担,不但不能调整经济结构反而会造成地方财政危机。

     

        第三,对古典文化灵魂与形式的差异理解。我国古城镇类文化遗产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凝结,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成果,复原与模仿古镇并不能重建古镇的文化特质。古城镇开发与建设中缺少对古典文化在思想、观念及信仰等方面的正确理解,缺少对古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因此造成了各地古镇扩张开发的冲动。一些地方在古镇的开发规划中,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对于古镇的改造,翻修文物建筑、大兴土木屡见不鲜,巨资修建打造的仿古建筑已经完全失去古镇的历史沉淀与文化意义,商业化的街区店铺也取代了古镇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古镇”经济发展的思考

     

        首先,整合资源。一是对于主题雷同、缺乏文化特色的假古镇应尽快停止开发,走出古镇开发“赝品古董”的怪圈,避免资源重复性建设与经济投入的浪费。二是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镇要以古镇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为约束条件,明确功能定位,依据古镇独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特色进行主题开发,如军事古镇、瓷器古镇、美食古镇等。三是加快实现由观光古镇向休闲度假古镇的转变。通过增加古镇核心吸引物强化古镇特色,保证古镇旅游生命周期的延续,实现古镇型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依托城镇化建设,实现传统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高度结合。在城镇化建设中,有选择地保留有价值的古镇遗产及部分居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在保存、保护古镇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将历史文物、传统食品加工及手工艺等生产方式与现代生存环境下的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相融合,不但能增强古镇对旅游消费的吸引力,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收入,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够实现独特居住环境、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的协调融合,避免低俗商业化氛围,构建新型城镇化模式。

     

        第三,合理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古镇作为旅游吸引物,除了部分优势品牌外大部分都易于被市场淡化,因此,古镇建设必须就势依托特定的产业。现实中,一些古镇,比如三圣花乡以花卉等为支撑,与古镇旅游相融合,延长产业链,提高古镇区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旅游经济的整体形象,实现了古镇产业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古镇,比如成都市黄龙溪古镇从特色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消费环节上下功夫,打造旅游工业,树立以古镇为驰名商标的产品品牌形象,实现了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事实证明,凡是有产业支撑的古镇大多能够实现经济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