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冯蕾日前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已于近日公布。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部署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明确了未来20年能源、生命等7个科学领域重大科技设施发展的主要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透露,能源科学领域将以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利用能源的科学问题为目标,以核能和高效化石能源研究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步完善能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生命科学领域将突破生命健康、普惠医疗和生物育种中的重大科技瓶颈;材料科学领域将以适应材料科学研究从经验摸索阶段到人工设计调控阶段转变的趋势为目标,推动材料科学技术向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微型化及与环境相协调方向发展;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科学领域将面向超越标准模型新粒子和新物理探索、暗物质和暗能量探测、中低能核物理与核天体物理研究等方向,提高微观世界探索能力和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知水平。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优先安排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7个科学领域中,能源领域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生命领域包括转化医学研究设施、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地球系统与环境领域包括海底科学观测网、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材料领域包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包括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空间和天文领域包括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中国南极天文台;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大型低速风洞等。为此,国家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等其他来源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据了解,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在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出了科学目标宏大、创新性突出、技术水平高的设施长远发展规划,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作出类似部署。在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长远规划将支撑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