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的不少路口,常常可以看见由市民们和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文明督导队,耐心地规劝乱停车、乱行车、乱鸣笛的机动车司机和乱行走的行人;在厦门社区,每栋楼房都设有一个“楼长”,楼梯没打扫干净,楼长都要负责到底……
连续三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厦门,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从市民日常生产、生活入手,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文明的举止,把看似简单、平常、容易的事情细心做好、用心做好、精心做好。
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
“这些应该就够了,不够再点,免得您吃不完浪费。”走进厦门市餐饮店就餐,顾客们早已习惯这样的提醒。自2012年5月厦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以来,全市共有72家星级酒店加入这一行动,全市机关、企业、学校食堂同样拒绝用餐浪费,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
海沧佳味馆总经理、海沧区餐饮文化协会会长林秋红说,自从厦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以来,“顾客大吃大喝乱点菜的行为减少了,主动要求打包的多了,剩菜剩饭少了很多。”
志愿者助力上车秩序
几根柱子,一条蓝色带,就是一个个“稻草人”志愿者。在梧村地下公交车站750路候车台,排队指示牌和隔离带在使用的第一天就收到了奇效,原本拥挤混乱的车站变得井然有序,乘客们自觉地排队上车。
“我们成功引导梧村车站地下公交站9条公交车线路排队。”厦门市红十字软件园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王蓉告诉记者,排队线画上不久,就有人开始自觉排队,750路的乘客们还创意出要座位和不要座位分别排对的做法。
在厦门,与王蓉一样致力于“文明乘车”引导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国家电网厦门电业局的志愿者就是其中之一。该局的志愿者们时常利用从轮休和工余中挤出来的时间,主动到厦门火车站协助维持排队候车秩序。志愿者们分为两组,一组在“上车区”,指引乘客有序候车、按序上车,另一组在“下车区”入口处,防止乘客从下车区随意插队。
由“比邻若天涯”到“天涯若比邻”
又到周末,赵亚娟带着孩子来到相邻楼道3楼的林彩英老人家里,帮助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扶老人下楼散步,一路有说有笑。2006年,赵亚娟在湖里区金尚社区居委会的牵线搭桥下与林彩英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由于老人不习惯到理发店理发,赵亚娟就自学理发技术,定期上门为老人义务理发。
如今,赵亚娟的服务对象已经扩大到全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并与其他志愿者成立“久久理发队”,每半个月组织人员走进湖里区所有的社区,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义务理发。赵亚娟说:“为老人服务,老人开心,我们舒心。”
2007年以来,金尚社区举办“和谐邻里节”,让有意愿在社区结交志趣相投邻居的居民,组建篮球队、羽毛球队、晨练队和乒乓球、育儿、摄影等12个兴趣小组,往常平淡、繁琐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起来,邻里间互助互爱的好事多了起来。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美国《世界日报》记者及专栏作家吴玲瑶女士在参观湖里区举办的邻里节后感叹:“美国的社区是比邻若天涯,湖里区的社区是天涯若比邻。”(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纪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