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9日 星期五

    三农研究

    农业现代化:呼唤更深入的金融支持

    郑连成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9日   11 版)

        作为传统产业,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弱质产业。根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将接近100万亿,世界粮食需求总量将从目前的25亿吨左右,增加大约一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的人均耕地面积却在大幅度减少,农业劳动力比例持续下降,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会面临农业现代化。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现代农业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增加农业资本积累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可以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何谓农业现代化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平台上,依靠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结合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建立起来的以现代科技、资本装备和经营管理理念为基础的农业综合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涉及领域范围不同。传统农业局限于种养业,主要是提供农产品和畜产品。而现代农业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包括第一产业,还渗透到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综合效益不同。传统农业依靠土地和人力,劳动投入多,产出少,收益低。然而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既需要高投入,也有高回报,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成效显著。

        功能不同。传统农业的功能主要在于提供农产品,而现代农业的功能多种多样,除了提供许多农产品以外,还具备保护生态环境、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

        考虑问题的视角不同。传统农业只注重当前的成果,站在较低的角度看待问题。而现代农业从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即通过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科技的运用,来实现农业的长远发展。

        现代农业更加依赖金融的支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加工和销售。现代农业使农民、企业与市场联系紧密,使传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方式出现了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强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支撑。

        金融支持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一体化过程中的要素组合。现代农业包括农产品采购、生产、加工和销售等诸多领域,使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金融支持可以优化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农业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使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幅提高。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在农产品收购季节,大型粮、棉、油的加工龙头企业是农民出售农产品的重要保障。然而,农业龙头企业需要面对多重风险,除了不良气候风险以外,还有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诸多风险,为了使风险减少和可控,龙头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原材料市场、加工市场、批发和零售市场等;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仓储、交通和通讯等。市场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

        农业科研有赖于长期的资金支持。农业科研投入大、周期长和风险大,非常需要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性金融的支持。然而,由于各级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民的资金严重不足,以及融资渠道狭窄,导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农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效率的提高。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障碍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瓶颈。虽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涉足农村信贷,丰富了农村金融市场。但从整体上来看,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节,农村资金外流问题突出,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村金融环境有待改善。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已经成为长期的顽疾。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互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对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是弱质型产业,其社会效益很高但经济效益很低,商业金融的逐利性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短缺问题广泛存在。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在乡镇网点大量减少,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其资金实力弱、基础差。农业发展银行作用也十分有限,相对于广袤的农村地区,其覆盖面过于狭小。民间金融虽然在繁荣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利率高和缺少法律保护,增加了农民利率负担,也加剧了农村金融的风险。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长期缺失。近几年来,农村金融需求增长迅速,但是,由于农村金融组织和机构非常少、竞争不充分,导致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简单,服务手段少。此外,农村担保抵押物有限,结算渠道狭窄,也导致农户无法利用资金进行规模经营,无法通过农业科技进步而产生经济效益,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导致抵押贷款难。在农村,土地多是农村集体所有,加上土地流转的配套制度缺乏,导致土地流转难。农民用土地抵押贷款,一旦农户不能偿还贷款,金融机构便难以收回土地抵押物,这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保险依然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落后,能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优良品种少。农民对农业保险产品也缺乏认识,业务难以开展。政府在防范农业风险方面投入的资金少,开办农业保险的仅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此外,农业保险公司覆盖的地域也较为狭窄,很多边远地区根本没有农业保险公司。

        农村资金外流问题仍然突出。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对资金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但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营利性,在面对弱质的农业时,缺乏资金供给的动力,使得现有的农村金融资金供给日益短缺,大量的农村资金流入城市。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但是由于农村贷款交易成本高,很多金融组织和机构为了回避风险,提高资金收益,没有动力持续投资农村,致使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不足与农村本身资金大量外流的现象共同存在。

        金融该如何支持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起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备的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促使资金回流农村。

        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应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既相互竞争又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会不断提高产品等级和品质,为了满足农业企业技术升级和生产基地建设的需要,农业金融机构要增加中长期贷款业务,以推动优质农业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各级政府可为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平台,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此外,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研究农业机械工具抵押贷款的各种担保和联保模式,以便推出各种新型金融产品。

        要不断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除了发展信用担保以外,还要发展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以分散金融风险。此外,政府应该为土地流转和用土地抵押融资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政府要完善农村保险体系,既要建立农村保险公司,还要大力发展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政策性保险。

        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法律,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并推动农业企业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