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唐卡堆绣:我有自己独特的品牌

    作者: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乔应菊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13版)
    乔应菊制作唐卡堆绣

        堆绣是位于青海省湟中县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

        我出生于1960年,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扎扎村人,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喜爱民间工艺,七八岁的时候就跟母亲、姐姐们学习刺绣、剪纸、香包等手工艺。1993年跟塔尔寺艺僧智华学习了堆绣制作,从此走上了堆绣创作的艺术之路。

        从2008年开始,湟中县将“八瓣莲花”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培育“八瓣莲花”为湟中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在湟中县委、县政府的精心培育下,“八瓣莲花”文化产业得到快速成长。去年底,“八瓣莲花”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堆绣作为湟中“八瓣莲花”的民间文化艺术主体,其底蕴深厚、内容质朴、色彩艳丽、形式多样、适应市场的文化产业产品,深受艺术市场和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湟中“八瓣莲花”文化产业中颇具市场前景的一瓣。

        在长期从事堆绣后,我想,传统堆绣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和宗教性,接受这种风格的消费者毕竟有限,如果跳出佛教故事和佛教人物的题材限制,制作出更加大众化、生活气息更浓的作品,堆绣的市场是不是更广阔呢?

        近年来,我经过研究创新,尝试着用国画、农民画的构图、配色技法,丰富堆绣题材,将制作国画体裁的花、鸟、古代仕女、飞禽、走兽及现代体裁的民族风情、民族人物等素材通过唐卡的堆绣工艺表现出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和喜爱,吸引了大量客户,作品销往北京、云南等地。经过十几年自强不息的努力,我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一种汉藏结合的堆绣艺术道路,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品牌。

        我的堆绣作品《大观园》在2002年由全国妇联、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中获优秀才艺奖。《刘海戏金蟾》《唐蕃古道》《金银滩》《彩云追乐》等作品在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中获奖。我曾三次参加了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被青海省评为二级民间工艺师和“双学双比”女能手,授予“西宁市文化中心户”荣誉称号,还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现在,我已做了近千幅的堆绣作品,产品销向省内外,有的还远销国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的大力支持,我在塔尔寺商业旅游步行街开了自己的“锦绣轩”店,先后收了20多名徒弟,其中有4名残疾人,他们的年收入都超过了万元,我和我的徒弟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还成为了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