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成都漆器:让普通人也能用得起

    作者: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宋西平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13版)
    成都漆器

        漆器工艺在中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而成都是漆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平坝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古乐浪郡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足以佐证“成都漆艺”在历史上曾远销全国各地,盛极一时。

        适宜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成都漆器的独特性,使得成都漆器形成了“精美华丽、色彩丰富、光亮如镜”的特点。现代成都漆器的装饰风格在原有雕绘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雕、绘、嵌、贴、堆等十几种技法,这使得成都漆器的品质、档次都有了很大提升。当然,近两年成都漆器的市场价格是比较高的,工艺复杂一点、器型大一点的一般都可以卖到十多万元。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既然有这么高的经济价值,应该有很多人愿意从事成都漆器的加工制作才对,可它竟然处于濒临失传的困境。

        成都漆器制作成本高、周期慢,我想这是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它的原因。制作成都漆器从挑选木材、制漆到制胎、上灰、上漆、打磨、推光一共有70多道工序,就算在所有材料、工具都现成的情况下,制作一件普通的成都漆器也需要大概100天的时间,所以成都漆器回利很慢,一般人不愿意花这样的功夫。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制作成都漆器十分辛苦。一个学徒要能独立制作成都漆器至少需要3年学习时间,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人静得下心,70多道工序中只要有一道出错,作品就会作废。

        过去,成都漆器作品以销售高端艺术品市场为主,所以一般老百姓对成都漆器知之甚少,十分有限的市场需求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入漆器生产,一旦整个生产、销售的链条断裂了,成都漆器也就彻底灭绝了。

        文化遗产只有存于百姓之中,存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才有生命和活力,它才可以传承下去。所以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开发一些比较适合大众的成都漆器产品,比如制作件小、实用性高、价格在1000元以内的器具,让普通人也能用得起、欣赏得起。成都漆器在老百姓中有了口碑,普通市场有了消费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漆器的生产中来。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很多人对传统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最近有不少年轻人找到我表示愿意跟我学习成都漆器的传统加工技艺,我感到非常高兴。我相信,成都漆器这门古老的技艺将在不远的未来重新焕发勃勃的生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