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观点新闻

    “翱翔计划”不与高考挂钩能更好培养兴趣和创新力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5日   02 版)

        张毅(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 

        本报讯(记者华挺)“‘翱翔计划’与高考和高校录取不直接挂钩,为的是选拔出真正对某个领域有兴趣、愿意花时间去研究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有其他功利的目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对本报记者表示。

        作为“翱翔计划”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张毅介绍,这个项目始于2008年,由北京市教委发起和重点资助,是推进普通高中课改的一种探索,主要措施是利用北京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将大学的研究性学习纳入高中课程。自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选拔,每年全市有200名左右的学生加入项目,直到高二年级末,一年半的时间里这些学生将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接受三类课程:生源高中的基础性课程、基地高中的过渡性课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熏陶体验课程,体验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独特经历。

        “刚推出这个计划时,我们有很大压力,因为这个项目不与高考挂钩,高考不加分,也不享受其他特殊优惠政策。很多人怀疑它能不能持续办下去。”张毅说,“现在,5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方式很有生命力,受到学生、家长、老师和指导教授的一致好评。”

        她认为,这是因为“翱翔计划”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选拔阶段采用“学生申请、学校推荐、专家面试”的方式,面试时特别强调学生与科研机构和教授的“双向选择”,力求把真正有兴趣的学生挑出来,而在培养阶段不急于要求取得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不要求在专业杂志发表文章,允许学生中途退出。“这种宽松的环境和宽广的平台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