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国际专论

    欧美自贸区:画饼容易充饥难

    欧阳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5日   08 版)

        欧盟与美国日前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在2013年6月前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谈判,并计划两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消息一出,大西洋两岸不少人为之欢呼雀跃。前美国贸易副代表巴提亚宣称,签署美欧自贸协定“不用花纳税人一分钱”,却是“最大的尚未使用的经济刺激手段”。英国学者称此为起死回生的“圣杯”,指望借此重振欧美经济。欧盟委员会更是快马加鞭,在欧美领导人宣布启动谈判仅一个月就准备好未来谈判授权建议,并希望成员国政府尽快做出决断批准。

        其实欧美自贸区也不是新鲜事,欧美自贸谈判由来已久。1995年,欧美建立“跨大西洋商业对话”机制,试图实现“贸易管理规则一方批准,两地自动适用”。1998年发起“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行动,以消除贸易壁垒,共同促进经济增长。2007年成立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以进一步监督、指导和加强双方经贸关系。但这些谈判大多旷日持久,最终亦是“纸上谈兵”,不了了之。

        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美经济持续低迷,缺乏增长动力。面对新兴经济体的强势发展,欧美必须抱团取暖,重振资本主义“活力”。欧美自贸谈判更多像是政治需要,双方领导人因此也频繁出镜表决心,大秀“一家亲”。

        客观上看,欧美拥有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45%,贸易量占世界30%。作为最发达的两大经济体,欧美自贸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有关研究预测,欧美自贸区建成后,可带来2750亿欧元的收益,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为双方经济带来1.5个百分点的增长。然而,欧美要在两年内建成自贸区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农产品问题是躲不过的“地雷阵”。欧盟最大的贸易壁垒就是针对农产品,而美国则是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欧盟农业补贴约占总预算37%,美国农民40%的收入来自政府补贴。欧美若降低或取消农产品补贴,势必损害双方农业集团的核心利益,并影响到广大农民对政府的态度。

        其次,行业标准是啃不动的“硬骨头”。比如在食品卫生领域的标准欧美就有天渊之别。欧盟长期奉行“从严预防原则”,对任何可能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均拒之门外。以欧盟禁止进口美生猪和经乳酸清洗过的牛肉为例,美国于2010年12月递交书面报告,证明有关进程是安全且有效的。2011年7月,欧洲食品安全局同意解除禁令,但遭到法国等欧盟成员国反对,理由是可能伤及消费者信心。直到2013年2月,欧委会才宣布正式解除对美活猪、牛肉等产品的进口禁令。近期,在欧洲深受马肉风波困扰的情况下,欧洲领导人谁都不敢在食品问题上松口。有学者称,欧美短期内完全统一标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欧美内部都有搞不定的“刺儿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对自贸区的事,欧委会最热心,但成员国“冷热不均”。例如,德国许多学者就明确反对,法国总统奥朗德日前也强调,食品安全、转基因作物种植及文化视听服务等是不可谈判领域。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很多“魔鬼”藏身于谈判的细节上,欧盟要协调27国并非易事。美国也面临不少内部掣肘,国会肯定会给谈判设置障碍,产业界、工会、利益团体等也不是省油的灯。

        话说回来,即便欧美攻坚克难,完成自贸谈判,自贸区未必就是拯救欧美经济的灵丹妙药。欧美经济的病根还是结构性问题,要害在于提升经济竞争力,除了进行改革调整,别无捷径。而自贸区最多是一剂强心针,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还是,欧美政治家可以不用花什么钱,就为大西洋两岸的民众画出一张大大的馅饼。

        国际社会也注意到,欧美自贸谈判不是单纯的双边事务,而是影响全球贸易、国际新秩序的大事件。在多哈回合等国际贸易自由安排谈判陷于僵局的情况下,欧美作为主要经济体关起门来搞自贸区,究竟是世界的福音还是坏消息,仍值得研究。已经有人评论称,“欧美自贸谈判是在错误的时候发出错误的信号”。这算不算也是一种警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