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预计2013年将达2.02亿。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慢性病比例也不断攀升,来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人。
老年病、慢性病等在医疗服务中所占比重的快速上升,使得个人健康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视。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健康信息采集已经能够融合于家庭和工作岗位,并在重视信息收集统计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信息反馈和互动,使实时的个人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专家:网络医疗助力慢性病防治
“人老了,身体不好了,一些慢性病也喜欢缠身了。”家住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区的李奶奶告诉记者,她今年70岁,已被糖尿病折磨多年,平时光买药治病就要花很多钱。
“从我们最近这几年承担的国家合作的有关慢性病防治流行病学结果来看,现在全球范围内慢性病发展得很快。”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邹和群表示,在我国,慢性病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然而我国慢性病防治存在防治结合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共享难以实现、老百姓认识不足等困难。
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邹和群认为,是时候也有条件发展网络医疗了。“通过网络对人员进行跟踪随访和管理,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显著缓解医疗压力,节约大量的治疗费用。”他说。
邹和群介绍道,比如可以通过开发生物感受器(传感器)发放到慢性病患者和老百姓手中,通过感受器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相连,利用互联网上传到远端云平台,服务器收集统计人体生理的各项参数并作出分析,就能对个人健康信息及时反馈,与医疗机构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个人健康管理。
信息技术:让实时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深呼吸,把心情稳定下来,把右手中指插到中间的‘帽子’里,然后两只手握着仪器就可以了。”这是去年11月的深圳高交会上,工作人员正引导体验者使用一款名为“易特科安测移动健康管理系统”的健康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收集各种人体生理参数,可以通过USB、NFC、WIFI、蓝牙等多种传输方式,与手机等传输设备进行连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传输设备发送数据到后台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上。服务平台依靠智能软件程序对采集的多项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实现无所不在的健康监控,让人们能够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深圳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贯京告诉记者,“系统一旦发现用户病情恶化或其他突变情况,还能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各种手段提醒用户及其家人,或按预定方案通知医疗机构出诊治疗。”
结合自己在IT领域的深厚积累,张贯京把企业的研发方向聚焦于医疗信息化应用,致力于中老年远程医疗保健事业上。“我们的安测系统目前已在河北、广东等地投入试点使用。如果能和社区健康系统相结合,预计可以在未来几年内真正在普通家庭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前景广阔:企业发力智能医疗领域
在政府新医改的推动下,智能医疗的技术研究及商业应用正在成为业界热点,科技部、工信部在各自最新公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明确了对建设“数字医疗与健康”“智能医疗”等民生健康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支持。许多企业都致力于研发产品及服务,希望角逐这一市场。
“我们切入个性化B2C健康服务最前沿正逢其时。人们对健康的不懈追求,决定了信息化的健康管理是一项真正长久的朝阳产业。”张贯京表示。
而在我国,具备便携移动和互联性的新型医疗保健终端和信息化产品,其检测功能、准确性以及伴随的低成本医疗保健服务,已能达到进入中国家庭并普及使用的水平。
“个性化、现代化的健康管理,充分依靠现代医学和现代信息学,充分发挥现代通信技术手段优势,依据整套规范的操作过程,就能精确确定管理目标人群,为医患交流提供交互平台,提供针对性强的低成本健康改善方案和途径。”在张贯京眼里,这样的方式有希望在疾病预防控制和降低费用等多方面进行管理效果的定量评价,从而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健康的最大化。(光明网记者 张 薇)